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可用熱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vailable Heat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達成目標用途所需之熱量,為進入燃燒室的毛熱(gross heat)減去所有的熱損失,以下式計算之:
  Heat In(可感熱+高位發熱量)=Heat Out(可感熱+潛熱+可用熱)
  其中可感熱是基於某一參考溫度(60°F)下之熱含量(不包括相改變所需之潛熱),等於(比熱)×(進流燃料之溫度-參考溫度)×(質量流率)。高位發熱量由卡氏計決定,係將燃燒產物降溫至60°F,且水蒸氣冷凝至液態水時,燃料所產出之熱量。潛熱則是燃料加熱過程中發生相位變化(如液體變成氣體)但不改變溫度時所需之熱量。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可用熱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