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戒嚴 - 教育百科
ˋ
ˊ
  • 漢語拼音 jiè yán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è yán
解釋:
  1. 政府為了維護國家安全與秩序,所採取的軍事管制措施。
    【例】在戒嚴時期,人民的言論、活動都受到某些限制。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戒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關連字詞
相反詞: 解嚴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è yán
解釋:
在戰時或非常時期,所採取的軍事管制措施。唐.李商隱〈隋宮〉詩:「乘興南遊不戒嚴,九重誰省諫書函。」《儒林外史》第八回:「適值江西寧王反亂,各路戒嚴。」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戒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屬性: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對應華語: 戒嚴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戒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戒嚴 相關客家語 戒嚴
相反詞 解嚴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