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獐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āng
解釋:
  1. 動物名。哺乳綱偶蹄目。體形似鹿而較小,無角,毛粗長而呈褐色。性機警,善跳躍。肉可食,皮細軟,可製成皮革。
    【例】獐是中國長江流域特有的動物。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āng
解釋:
[名]
動物名。哺乳綱偶蹄目。體形似鹿而較小,無角,毛粗長而呈褐色。性機警,善跳躍。肉可食,皮細軟,可制革為工業用品。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動物名。體形似鹿而小,無角。性機警,善跳躍。《說文解字.鹿部》﹕「獐,麋屬。」《舊唐書.卷一二六.列傳.李揆》:「龍章鳳姿之士不見用,獐頭鼠目之子乃求官。」《紅樓夢》第一○一回:「賈璉嚷道:『我可不「吃著自己的飯,替人家趕獐子」呢!』」

注音: ㄓㄤ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獐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