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畹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wǎn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畹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wǎn |
解釋:
[名] 量詞。舊時計算土地面積的單位。說法不一,十二畝稱為「畹」,或三十畝稱為「畹」。《說文解字.田部》:「畹,田三十畝也。」《楚辭.屈原.離騷》:「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漢.王逸.注:「十二畝為畹。」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畹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量詞。舊時計算土地面積之單位。說法不一,或十二畝稱為「畹」,或三十畝稱為「畹」。《說文解字.田部》:「畹,田三十畝也。」《楚辭.屈原.離騷》:「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漢.王逸.注:「十二畝為畹。」 |
|
注音: | ㄨㄢˇ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畹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