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弧弄蝶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Aeromachus inachus formosana Matsumura, 1931 弧弄蝶 展翅寬約25mm,翅膀背面底色黑褐色,前翅亞外緣有一條由小白點形成的弧線,長度自前緣而未到後緣。 成蟲主要發生於夏季,分佈於中海拔山區。
知識 1:
皆陸生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弧弄蝶
中文門名: 節肢動物門
中文屬名: 弧弄蝶屬
中文綱名: 昆蟲綱
中文科名: 弄蝶科
中文亞科名: 弄蝶亞科
拉丁種小名: inachus
拉丁亞科名: Hesperiinae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科名: Hesperiidae
拉丁門名: Arthropoda
中文總科名: 鳳蝶總科
學域-大分類: 動物-昆蟲類
拉丁亞種名: formosana
拉丁屬名: Aeromachus
中文界名: 動物界
世界地理分布: 中華民國
中文目名: 鱗翅目
拉丁目名: Lepidoptera
拉丁綱名: Insecta
拉丁總科名: Papilionoidea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弧弄蝶
英文名: Aeromachus inachus formosana
描述:
小型弄蝶。軀體背側黑褐色,腹側白色。雄蝶翅面底色褐色。前翅中央有排成弧形的白色點列,中室端有一小白點,1A+2A脈中央前側有一細小黃白色性標,後翅無紋。翅腹面有灰白色鱗覆蓋前翅前半部及後翅基半部與沿翅脈部份。前、後翅中央均有一排成弧形的白色點列,亞外緣有一排成弧形、較為模糊的灰白色斑列。後翅翅基常有數只小白點。內緣毛褐色,外緣毛褐、白相間。
分布:
在臺灣地區分布於臺灣本島低、中海拔地區。臺灣以外廣泛見於中國大陸中部、東北部、朝鮮半島、西伯利亞東部、日本等地區。
作者: 徐堉峰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