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櫟毛蟲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Paralebeda plagifera的中名[櫟毛蟲],由來於幼蟲取食柏Quercus dentata、櫟Quercus acutissima等植物,成蟲幾乎整年都有採集的記錄。成蟲前翅中央至前緣具一深褐色塊斑,後緣有一黑色小圓斑。
知識 1:
皆陸生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櫟毛蟲
世界地理分布: 台灣
中文亞科名: 枯葉蛾亞科
中文亞綱名: 有翅亞綱
中文界名: 動物界
中文目名: 鱗翅目
中文科名: 枯葉蛾科
中文綱名: 昆蟲綱
中文總科名: 蠶蛾總科
中文門名: 節肢動物門
分布海拔高度: 中海拔﹝1000~2500公尺﹞
學域-大分類: 動物-昆蟲類
拉丁亞科名: Lasiocampinae
拉丁亞綱名: Pterygota
拉丁屬名: Paralebeda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目名: Lepidoptera
拉丁科名: Lasiocampidae
拉丁種小名: plagifera
拉丁綱名: Insecta
拉丁總科名: Bombycoidea
拉丁門名: Arthropoda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