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灰椋鳥 - 教育百科
灰 | |
椋 | |
鳥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輝椋鳥-簡介 分布範圍主要在印尼群島,西到緬甸、阿薩姆、印尼南部,東到菲律賓。最早的觀察記錄是在民國82年,起初是從菲律賓買進當籠鳥飼養,但棄養後,從最初約50隻的族群,逐漸發展成目前350~400隻的數量。 |
|
知識 1: 無蹼 |
|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灰椋鳥 | |
中文門名: | 脊索動物門 |
分布海拔高度: | 低海拔﹝1000公尺以下﹞ |
紀錄類別: | 脊椎動物鳥類知識單元 |
中文科名: | 八哥科 |
腳趾型: | 三趾向前,一趾向後﹝常態足﹞ |
棲所環境: | 闊葉林 |
拉丁亞門名: | VERTABRATA |
拉丁種小名: | cineraceus |
中文綱名: | 鳥綱 |
拉丁界名: | ANIMALIA |
拉丁亞綱名: | NEORNITHES |
拉丁科名: | STURNIDAE |
拉丁門名: | CHORDAT |
學域-大分類: | 動物-鳥類 |
拉丁屬名: | Sturnus |
中文界名: | 動物界 |
世界地理分布: | 中國大陸 |
中文目名: | 雀形目 |
拉丁目名: | PASSERIFORMES |
中文亞綱名: | 今鳥亞綱 |
拉丁綱名: | AVES |
授權資訊: |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 灰椋鳥 |
英文名: | Spodiopsar cineraceus |
描述: 體長約 24cm。雌雄鳥近似。雄鳥頭頂、頸部及上胸黑色,雜有白色細斑。額及臉白色,雜有黑色細紋。背灰褐色。次級飛羽羽緣灰白色。尾上覆羽及尾下覆羽白色。尾褐色,外側尾羽末端白色。下胸及腹部灰色。雌鳥頭頸及上胸為褐色,整體羽色較黯淡。眼紅褐色,喙橙色,尖端黑色。腳橙色。幼鳥似雌鳥,臉頰白色部分較少,喙端無黑色。 |
|
分布: 繁殖於蒙古東北部、貝加爾地區、中國北部及東北部、朝鮮半島、庫頁島、千島群島中南部、日本北部。度冬於華南、台灣。台灣分布於全島平原地帶。離島於澎湖、蘭嶼、綠島及龜山島亦有紀錄。 |
|
作者: | 林文宏, 方偉宏 |
授權方式: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