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爁 - 教育百科
ˇ
  • 部首 ㄏㄨㄛˇ
  • 部首外筆畫 14
  • 總筆畫 18
  • 漢語拼音 lǎnlà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àn
解釋:
[動]
1.焚燒。《集韻.上聲.敢韻》:「爁,火焚也。」明.賈仲名《蕭淑蘭》第二折:「將韓王殿忽然火爁,藍橋驛平空水渰。」
2.燒烤。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楔子》:「這些時吃菜饅頭委實口淡,五千人也不索炙𤍿煎爁。」
注音:
漢語拼音: lǎn
解釋:
(一)之又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nah
又音: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讓太陽或火舌曬一下、燒一下。
  2. [[動] ] 火光或雷電閃爍。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