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爁 - 教育百科
ˇ
ˇ
部 + 14 畫 = 18 lǎnlà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àn
解釋:
[動]
1.焚燒。《集韻.上聲.敢韻》:「爁,火焚也。」明.賈仲名《蕭淑蘭》第二折:「將韓王殿忽然火爁,藍橋驛平空水渰。」
2.燒烤。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楔子》:「這些時吃菜饅頭委實口淡,五千人也不索炙𤍿煎爁。」
注音:
漢語拼音: lǎn
解釋:
(一)之又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nah
又音: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讓太陽或火舌曬一下、燒一下。
    例如:提去外口予日頭爁一下。The̍h khì guā-kháu hōo ji̍t-thâu nah--tsi̍t-ē. (拿去外面讓太陽曬一下。)
  2. [動] 火光或雷電閃爍。
    例如:火舌爁一下。Hué-tsi̍h nah--tsi̍t-ē. (火舌閃一下。)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爁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