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冗餘碼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redundant code
日期: 2003年6月
出處: 資訊與通信術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一)在做信號壓縮編碼時,僅利用去除存在信號內的冗餘,來達到降低位元率的目的,而不造成任何資料損失,即稱為冗餘編碼,又稱為無損失編碼(loseless coding)。壓縮資料常用的Ziv-Lempel(LZ)coding即為一例。
(二)在通訊當中,當編碼時,加入一些除了訊號本身以外的碼,用這些碼去校正當通訊時所產生的一些錯誤,並恢復原本正確的訊號。如CRC循環冗餘檢查。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冗餘碼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