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茶腹鳾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簡介: 茶腹棲息於山區海拔1500~2400公尺間之森林中,族群普遍。以昆蟲為主要食物。茶腹的繁殖情形,迄未有觀察的記錄。
知識 1:
無蹼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茶腹鳾
中文門名: 脊索動物門
分布海拔高度: 低海拔﹝1000公尺以下﹞
紀錄類別: 脊椎動物鳥類知識單元
中文科名: 鳾科
腳趾型: 三趾向前,一趾向後﹝常態足﹞
棲所環境: 針葉林
拉丁亞門名: VERTABRATA
拉丁種小名: europaea
中文綱名: 鳥綱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亞綱名: NEORNITHES
拉丁科名: SITTIDAE
拉丁門名: CHORDAT
學域-大分類: 動物-鳥類
拉丁屬名: Sitta
中文界名: 動物界
台灣分布地點: 北部
中文目名: 雀形目
拉丁目名: PASSERIFORMES
中文亞綱名: 今鳥亞綱
拉丁綱名: AVES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茶腹鳾
英文名: Sitta europaea sinensis
描述:
體長約12cm。頭部有黑色過眼線,延伸至頸側。頭部眼線以上及背面大致為藍灰色,飛羽及尾羽黑褐色。尾羽外側末端白色。腹面淡黃褐色,脇及尾下覆羽栗褐色。眼暗褐色,喙尖細、黑色,下喙基部黃白色。腳灰色。
分布:
廣布於歐亞大陸、台灣,台灣是其分布的東南極限。台灣分布於全島海拔 1,500m 以上的中高海拔山區森林。
作者: 林文宏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