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瓦氏尖鼻魨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瓦氏尖鼻魨
英文名: Canthigaster valentini
描述:
體卵圓形,側扁而高,眼後枕骨區突出,尾柄短而高。體側下緣平坦,無縱行皮褶,腹部中央自口部下方至肛門前方則有一稜褶。吻較長而尖;鼻孔單一,不甚明顯。背鰭近似圓刀形,位於體後部,具軟條9;臀鰭與其同形,具軟條9;無腹鰭;胸鰭寬短,上方鰭條較長,近呈方形,下方後緣稍圓形;尾鰭寬大,呈圓弧形。體上半部白至淡黃色,下半部白色;體具與角尖鼻魨(C. coronata)略同之四條垂直黑棕色帶,但本種中間二條向下延伸至腹部,超越胸鰭基甚多; 眼四周有極不明顯的放射狀細藍紋;體側具許多大小不一黃褐色橢圓形或圓形斑。除尾鰭淡黃色外,餘鰭基底黃色,鰭淡色。
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紅海、非洲東岸,東至土木土群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至羅得豪島。台灣四周海域均見。
作者: 臺灣魚類資料庫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