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齬 - 教育百科
ˇ
  • 部首 ㄔˇ
  • 部首外筆畫 7
  • 總筆畫 22
  • 漢語拼音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齟齬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參見「齟齬」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牙齒上下不齊整。《說文解字.齒部》:「齬,齒不相值也。」《集韻.平聲.魚韻》:「齬,齒一前一卻。」

2. 「齟齬」:比喻彼此不合。唐.白居易〈達理〉詩二首之一:「誰能坐自苦?齟齬於其中。」《宋史.卷三九五.列傳.方信孺》:「既齟齬歸,營居室巖竇,自放於詩酒。」

注音: ㄩ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齬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