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搪 - 教育百科
ˊ
播放
ˇ
部 + 10 畫 = 13 táng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áng
解釋:
  1. 抵禦、阻擋。
    【例】搪風冒雨、水來土搪
  2. 敷衍、應付。
    【例】搪塞、搪差事
  3. 把泥土或塗料均勻的塗在器物上。
    【例】搪瓷、搪爐子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áng
解釋:
[動]
1.抵禦、招架。如:「搪風冒雨」、「水來土搪」。
2.敷衍、應付。如:「搪塞」、「搪差事」。
3.混、騙。《警世通言.卷六.俞仲舉題詩遇上皇》:「每日早間,問店小二討些湯洗了面便出門,長篇見宰相,短卷謁公卿,搪得幾碗酒吃。」
4.把泥土或塗料均勻的塗在器物上。如:「搪爐子」。
5.冒昧、冒犯。如:「搪突」。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剛好遇見、碰巧遇到。
    例如:我佇路口搪著伊。Guá tī lōo-kháu tn̄g-tio̍h i. (我在路口遇到他。);拄搪 tú-tn̄g(剛好)。
同義詞: 拄、碰、遇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