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腥羶 - 教育百科
  • 漢語拼音 xīng shān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īng shān
解釋:
  1. 魚、羊肉刺鼻的臭味。
    【例】魚貨市場遍地腥羶,令人作噁。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腥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īng shān
解釋:
1.牛、羊肉刺鼻的氣味。
2.肉食、葷菜。《梁書.卷五○.文學傳下.劉杳傳》:「自居母憂,使長斷腥羶,持齋蔬食。」唐.徐夤〈溪隱〉詩:「絕卻腥羶勝服藥,斷除杯酒合延年。」
3.借指入侵的北方游牧民族。明.姚茂良《精忠記》第四齣:「率百萬之師,決千里之勝,掃蕩腥羶,殄滅無遺。」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腥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