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轅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ㄔㄜ
  • 部首外筆畫 10
  • 總筆畫 17
  • 漢語拼音 yuán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ㄍㄨˇㄉㄞˋㄔㄜㄑㄧㄢˊㄩㄥˋㄌㄞˊㄊㄠˋㄐㄧㄚˋㄕㄥㄔㄨˋ˙ㄉㄜㄓˊㄇㄨˋㄖㄨˊ:「ㄔㄜㄩㄢˊ」。
  2. ㄍㄨㄢㄕㄨˇㄒㄧㄥˊㄍㄨㄢˇㄖㄨˊ:「ㄒㄧㄥˊㄩㄢˊ」、「ㄩㄢˊㄇㄣ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轅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uán
解釋:
  1. 古代車前用來套駕牲畜的直木,左右各一。
    【例】車轅
  2. 衙門、官署。
    【例】行轅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uán
解釋:
[名]
1.車前用來套駕牲畜的兩根直木,左右各一。唐.柳宗元〈行路難〉三首之二:「深林土剪十取一,百牛連鞅摧雙轅。」
2.衙門、官署。《浮生六記.卷四.浪遊記快》:「城中有何新聞,撫軍在轅否?」
3.姓。如漢代有轅固。
[動]
改易、更換。《國語.晉語三》:「且賞以悅眾,眾皆哭,焉作轅田?」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轅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