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25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家的首都。如:「京城」、「京師」、「京都」、「帝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外面進到裡面。與「出」相對。如:「入口」、「出入」、「入境」、「入場」、「引狼入室」。
參加。如:「入學」、「入會」、「入股」、「入伍」。
收進、所得。如:「收入」、「入帳」、「量入為出」、「入不敷出」。
到、達。如:「入夜」、「入夏」、「入冬」。
落。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合乎。如:「入時」、「入流」、「入情入理」。
沉溺、深陷。如:「入迷」、「入神」、「走火入魔」。
中古聲調四聲(平、上、去、入)之一。如「月」、「屋」、「質」、「覺」等字。
大智若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智若愚」原作「大智如愚」,見於宋.蘇軾〈賀歐陽少師致仕啟〉。歐陽少師,指的是歐陽修,因為他當時任官太子少師,也就是太子的老師,所以蘇軾才稱他作歐陽少師。歐陽修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不但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也是著名的史學家。蘇軾亦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但實為歐陽修的後輩,甫入京時,因受到歐陽修的大力提攜,所以對他一直非常的欽服。〈賀歐陽少師致仕啟〉為歐陽修辭官獲准後,蘇軾寫給他的信,文中用「大勇若怯,大智如愚」稱頌他的勇氣與智慧。早在《老子》中就有「大巧若拙」這句話,意思是:真正靈巧的人,往往外表看起來似乎笨拙。蘇軾的這兩句話明顯脫胎於此,意指真正有勇氣的人,反而不會去彰顯他的勇敢;真正有智慧的人,...
摩頂放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雞人始唱,鶴蓋成陰,高門旦開,流水接軫。皆願摩頂至踵,隳膽抽腸。」 02.唐.陳子昂〈諫靈駕入京書〉:「伏自思之,生聖日,沐皇風,摩頂至踵,莫非亭育,不能歷丹鳳,抵濯龍。」
敝帚自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ǒu釋義︰猶「敝帚自珍」。見「敝帚自珍」條。 01.宋.蘇軾〈次韻秦觀秀才見贈秦與孫莘老李公甚熟將入京應舉〉詩:「千金敝帚那堪換,我亦淹留豈長算。」 02.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卷一三.史書佔畢引》:「因念昔之好事,有什襲碔砆,千金敝帚者,而竊慨余之有類乎是也,輒稍銓擇,離為四篇。」 參考詞語︰弊帚自珍注音︰ㄅ|ˋ ㄓㄡˇ ㄗˋ ㄓㄣ漢語拼音︰bì zhǒu zì zhēn釋義︰即「敝帚自珍」。見「敝帚自珍」條。 01.宋.陸游〈八十三吟〉:「枯桐已爨寧求識,弊帚當捐卻自珍。」 02.宋.陸游〈初夏幽居〉詩四首之二:「寒龜不食猶能壽,弊帚何施亦自珍。」
舉案齊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北)山中,過起了隱居生活。在霸陵山深處,他們以耕織為業,或詠詩書,或彈琴自娛。不久,樑鴻為避徵召他入京的官吏,夫妻二人離開了齊魯,到了吳地(今江蘇境內)。樑鴻一家住在大族皋伯通家宅的廊下小屋中,靠給人舂米過活。每次歸家時,孟光備好食物,低頭不敢仰視,舉案齊眉,請樑鴻進食。皋伯通見此情形,大吃一驚,心想:一個雇工能讓他的妻子對他如此恭敬有加,那一定不凡。於是他立即把樑鴻全家遷入他的家宅中居住,並供給他們衣食。樑鴻因此有了機會著書立說。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孟光舉案  相敬如賓 相反詞<<無>>...
痛定思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韓愈〈與李翱書〉(據《全唐文.卷五五二.韓愈》引)足下謂我入京城有所益乎?僕之有子,猶有不知者,時人能知我哉?持僕所守,驅而使奔走伺候公卿閒,開口論議,其安能有以合乎?僕在京城八九年,無所取資1>,日求於人,以度時月,當時行之不覺也。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當痛之時,不知何能自處也。今年加長矣,復驅之使就其故地,是亦難矣。所貴乎京師者,不以明天子在上,賢公卿在下,布衣韋帶之士,談道義者多乎?以僕遑遑於其中,能上聞而下達乎?其知我者固少,知而相愛不相忌者又加少,內無所資,外無所從,終安所為乎? 〔注解〕 (1) 無所取資:沒有地方取得生活費用。指沒有收入。資,費用。
出言不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輪流護持,如今又借天裝,天可裝乎?」 02.《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三回》:「那一年跟隨他小主人入京鄉試。他小主人下了第,正沒好氣,他卻自以為本事大的了不得,便出言無狀起來。」 參考詞語︰口出不遜注音︰ㄎㄡˇ ㄔㄨ ㄅㄨˋ ㄒㄩㄣˋ漢語拼音︰kǒu chū bù xùn釋義︰即「出言不遜」。見「出言不遜」條。 01.《官話指南.卷四.官話問答》:「每日三五成群,在店門口兒擁擠觀看,其中還有口出不遜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口頭表達的話。如:「語言」、「語無倫次」。唐.岑參〈逢入京使〉詩:「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兩袖清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可是于謙在當河南巡撫時,每次回京城議事都不曾帶任何珍貴的物品去饋贈權貴,藉以拉攏關係,還寫下一首〈入京〉詩說道:「那些地方特產本是供人民享用,只因官員強行搜括反使人們遭殃。回京時,我是什麼也沒帶,只有『清風兩袖』去朝見天子,免得老百姓來道短說長。」後來「兩袖清風」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作官廉潔,毫無貪贓枉法之事。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