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挾纊 - 教育百科
ˊ
ˋ
  • 漢語拼音 xié kuàn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ié kuàng
解釋:
1.披著綿衣。比喻受人慰勉而感到溫暖。《左傳.宣公十二年》:「師人多寒,王巡三軍,拊而勉之,三軍之士皆如挾纊。」晉.杜預.注:「纊,綿也。言說以忘寒。」《文選.潘岳.馬汧督誄》:「霑恩撫循,寒士挾纊。」
2.把絲綿裝入衣衾內,製成綿袍。明.宋應星《天工開物.卷上.造綿》:「裝綿衣衾內以禦重寒,謂之挾纊。」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挾纊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