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9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花嘴鴨(嘴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nas poecilorhyncha
體長56~60公分,大型鴨子。雄雌外形相似,喙黑色,先端黃色,此為名字的由來。腳橙色,頭部淡褐色,具白眉,過眼線黑色,眼睛下方接近喙基部亦有一黑線;頭頂、背部、胸部、腹部皆為暗褐色,三級飛羽白色與身體其他部分形成明顯對比,飛行時可見暗褐色的翼上覆羽、白色的翼下覆羽以及深藍色翼鏡。
3亞種,分布於亞洲的熱帶地區,包括巴基斯坦、印度、斯里蘭卡、中南半島、中國大陸南部及台灣。大部分為留鳥,少部分冬季會遷徙。
夏天棲息於淺水且具有長草的湖泊、草澤,較少出現於河流;冬天棲息於河口、沙洲、沼澤、淡水湖泊等環境。具群居性,但不會成太大群,最多50隻左右,並與其他鳥種混群。主要在晨昏時間覓食,警覺性高,飛行能力強。配對關係多在繁殖後期換羽時形成,所以幾乎終年配對。繁殖期受水位影響,多在當地雨季過後,如印度北部地區為7~10月,往南則在11~12月之間,部分地區發現一年有2次的繁殖紀錄。巢築於植群覆蓋的地面,並且離水不遠處。
鳥綱(Class Aves)
雁形目(Order Anseriformes)
雁鴨科(Family Anatidae)
草原馬(巴氏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Equus burchellii (Gray, 1824)
身體佈滿黑白相間的條紋,黑帶寬,越往臀部越寬且呈橫紋,大部分的個體的黑條紋會越過腹部中央,許多個體黑條紋之間還有淺褐色的細條紋,有些個體的黑條紋不到蹄,還有些個體有黑白條紋分布與比例互換的情形,分布在不同地點的族群條紋都不太相同,變化很多;體長217~246公分,尾長47~56公分,肩高110~145公分,體重240~372公斤,雄性略大於雌性。
波茲瓦納、辛巴威、尚比亞、馬拉威、坦尚尼亞、肯亞、烏干達、衣索比亞、南非。
棲地類別多,包括草原、疏林、灌叢,分布可達山區海拔4,400公尺處,但一般需要水源;每天從較高而涼爽的休息地點到平原進食再回去,約可走上13公里,食物以草為主,也吃一些嫩莖芽。在非洲坦尚尼亞Serengetie國家公園與肯亞Masai Mara保護區之間隨雨季轉移而進行大遷移的個體,季節性移動的距離可達100~150公里,雨季的活動範圍約300~400平方公里,乾季時則為400~600平方公里。雖然大遷移時有成千上萬的個體聚在一起,真正緊密的社會結構仍局限在不超過15個成員的家族與雄馬群。草原馬終年可生殖,懷孕期約360~396天,小馬出生時的體重約32公斤,出生後立刻可站立,幾小時後會跑...
T0000000886--哺乳動物綱(Class Mammalia)
T0000001002--奇蹄目(Order Perissodactyla)
T0000001003--馬科(Family Equidae)
山龍眼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龍眼螢蛾 / 雙星錦蛾(Erasmia pulchella hobsoni)是蛾科(Zygaenidae)螢蛾亞科(Chalcosiinae)的成員。本種的前翅以黑色為主,由外向內有白、藍、紅、綠色紋;後翅基部為白色,僅外緣為黑色。

龜、中華花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Ocadia sinensis (Gray, 1834)
體型最大背甲長可達30公分,但雄龜之背甲長極少超過20公分,雌雄體型相差極為明顯。頸部、四肢及尾部有明顯黃綠色縱向細條紋。背甲為黑褐色;肛盾內缺,腹甲盾板為淡黃色,上有棕色塊。
中國大陸南部(包括海南島)、台灣、越南北部及寮國北部。為台灣地區最常見的淡水龜。
水棲性種類,主要棲息於水流較緩的溪流、溝渠、池塘或湖泊中。屬雜食性,幼體及雄龜攝食較高比例的水生無脊椎動物,成熟的雌龜則偏向草食性,以水邊植物嫩葉為主。在台灣地區並無明顯冬眠的現象,於溫度較低時仍能發現其活動攝食。台灣地區族群的產卵期為3~6月,多數個體每年僅產1窩,每窩產卵數為8~17顆。
龜鱉目(Class Testudunes)
淡水龜科(Family Bataguridae)
紋鬚鯊或鬚鮫(虎仔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Orectolobus maculatus (Bonnaterre, 1788)
眼之前方及下方具肉垂8~10枚;鼻瓣稍分葉;體背不具任何突出物或隆脊。第一背鰭起點約與腹鰭基底後1/3位置相對,鰭高則約等於基底長;兩背鰭間距長於第一背鰭內緣長,而約為第一背鰭基底長之半。體背深色,隱約可見深色之鞍狀,整個背部具深色點及O型淺色記號,鞍狀之間則不具寬的網狀線。
本種於日本沿海、南中國海及澳洲沿海均可發現其蹤跡,臺灣地區則於西南及東北部海域均有漁獲記錄。
分布於溫帶至亞熱帶的近岸珊瑚礁區或岩礁區,棲息水深0~110公尺,為常見的種類。其體表色為很好的保護色,特別是當牠停留在砂質海底時很不容易被發現。據稱是夜行性動物,常利用夜間攝食。卵胎生,每胎產仔數最高記錄37尾,交尾季節在7月。以底棲性的無脊椎動物如蟹、龍蝦、頭足類,以及魚類為餌料生物。最大可成長至320公分,一般的體型在150~180公分,雄魚成熟體長60公分左右,胎仔產出體長則約為21公分。
魚肉可供食用,皮可做皮革。是水族館經常飼養的種類之一。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鬚鮫目(Order Orectolobiformes)
鬚鮫科(Family Orectolobidae),Wobbegons
梅花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Estrilda astrild
體長約10公分。喙蠟紅色,腳黑色,趾、爪長,一次可以抓住數根草莖。全身除了臉部、過眼線、以外全身幾乎密佈細密的橫紋。頭頂褐色,喙基部至眼後的過眼線為紅色。背上為褐色,腹面為淡紅褐色,腹部中央有粉紅色塊,有些亞種的粉紅色區塊擴展至胸部,尾下覆羽黑色,尾羽頗長。幼鳥的喙為鉛灰色。
共13亞種,分布於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區。
棲地環境為開闊的長草原和農耕地,有時候靠近水域。主要以草本植物的種子為食物,在草上直接拔取或是在地面上撿食,也吃白蟻。性喜結群,通常大群一起覓食,傍晚一起回到夜棲地休息。繁殖期為雨季,此時用來餵食雛鳥的昆蟲數量最多。鳥巢編織講究,由草編成,內襯羽毛,約為橢圓形,在側邊開口,頂端有一塊用來棲息的位置,巢位於密草叢或是灌叢低層。繁殖時經常被針尾維達鳥(Pin-tailed Whydah, Vidua macroura)寄生,不同於杜鵑的寄生方式,維達鳥不會將移除原有的鳥蛋或是殺死寄主的雛鳥,因此時常可以見到橫梅花雀的成鳥同時餵養兩種不同的雛鳥。
鳥綱(Class Aves)
雀形目(Order Passeriformes)
梅花雀科(Family Estrildida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俗稱鏽蝤、花蟹、十字蟹、紅蟹、花蠘仔、花截、市仔、紅市仔、花市仔、花紋石蟹、花鹿,公蟹超過1斤重以上的俗稱火燒公,潮州人通常做凍蟹,英名Cross crab, Crucifix crab, Crucifix swimming crab, Coral crab, Flowery crab, Red crab。頭胸甲呈扇形,寬約為長的1.6倍,寬約10至12公分,最大寬約16公分,表面有一點隆起,光滑;前胃區和中胃區有橫向顆粒狀線,鰓區的線在頸溝及中央處中斷;前額具有具6齒,中央4齒大小相近,第1齒平鈍,前緣中部內凹,外側齒小於其他各齒,但較尖銳而突出。前側緣含眼後齒共有6齒。螯腳相當粗壯,左右...
岩(玢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岩舊稱玢岩,為具狀岩理的安山岩質火山岩,常含細粒礦物結晶。 狀岩理依岩漿冷卻速度不同,分為晶(Phenocryst)和石基(Groundmass)。岩漿在早期慢慢冷卻結晶所成的大晶體,稱為晶;到了後期,岩漿快速冷卻結晶形成由細小晶體所構成之石基,此種組織即為狀岩理,晶代表早期結晶之礦物。玢岩之晶含量常達50%。
黑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20-25公釐。體色黑褐色佈滿黃色碎,頭前端至小盾片基部有一條黃色中線。頭與前胸背板等長,兩側有黃色狹邊。腹部側接緣顯露,黃黒相間,黃色部分約占每節的1/3-1/2。足黒,脛節中央有黃褐色環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鬢髮黑白相雜,表示年老。晉.潘岳〈秋興賦〉:「鬢髟以承弁兮,素髮颯以垂領。」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