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9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無三不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多人不怪。後也用在負面說法,指錯誤一再發生是自然的現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昏(婚)是成家之,也是所有的基礎。昏與婚同。古人認為結婚是人生大事。在縱的方面,夫婦對上要同心協力,奉事宗廟祭祀、父母及親屬長輩;對下則創造繼起的生命,以延續到永遠。在橫的方面,有加強社會中家族間聯繫的積極意義。在昏的過程中,須由男方採取主動,以合乎剛柔屈伸之理;納幣時不為虛讓之辭,倡示婦人以信事人之德;親迎奠鴈,因為鴈是雌雄相守一生的候鳥,奠鴈極敬慎鄭重,明示男女有別,立夫婦之義;期能親和團結,使父子間更加親愛篤厚,上下各安其位,因此經由昏可奠定所有的基礎。〔記‧郊特牲〕中說:「天地合而後萬物興焉,夫昏稱,萬世之始也,取於異姓,所以附遠厚別也。幣必誠,辭無不腆,告之以直...
壞樂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典章制度、樂教化遭受破壞,道德規範、社會綱紀蕩然無存。《漢書.卷六.武帝紀》:「蓋聞導民以,風之以樂。今壞樂崩,朕甚閔焉。」唐.白居易〈叔孫通定朝儀賦〉:「秦吞六雄之後,漢承百代之弊,壞樂崩,上陵下替。」也作「崩樂壞」、「廢樂崩」、「壞樂缺」、「樂崩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儀與習俗。如:「過年祭祖是我國慎終追遠的傳統俗。」《周.天官.大宰》:「六曰俗,以馭其民。」《宋史.卷三四○.列傳.呂大防》:「凡同約者,德業相勸,過失相規,俗相交,患難相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諸侯間互相聘問之。《儀.聘》:「聘,君與卿圖事。」《記.聘義》:「聘,上公七介,侯伯五介,子男三介,所以明貴賤也。」
2.定親的物。《初刻拍案驚奇》卷二:「朝奉拿出聘,娶下了,就在此間成了親。」《儒林外史》第一○回:「呈上回書並白銀五百兩,以為聘之用。」
注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軍。下級見上級時,立正後以目注視對方之目,受者亦以目還視,稱為「注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吉、嘉、賓、軍、凶五種儀。《周.春官.小宗伯》:「掌五之禁令與其用等。」鄭玄注引鄭司農曰:「五,吉、凶、軍、賓、嘉。」《隋書.卷六.儀志一》:「周公救亂,弘制斯文,以吉敬鬼神,以凶哀邦國,以賓親賓客,以軍誅不虔,以嘉合姻好,謂之五。」
2.公、侯、伯、子、男五等諸侯朝聘的。《書經.皋陶謨》:「天秩有,自我五有庸哉!」漢.孔安國.傳:「天次秩有,當用我公侯伯子男五等之以接之使有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指拜佛、法、僧三寶,懺悔所造的罪業。《梁書.卷五一.處士列傳.庾詵》:「晚年以後,尤尊釋教,宅內立道場,環繞懺,六時不綴。」《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九回:「即令家人等買棺盛殮,送回原籍。家人等循俗例,為之延僧懺。」今通稱為「拜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合儀節度。《論語.顏淵》:「非勿視,非勿聽,非勿言,非勿動。」《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七:「撞著不學好的,非相犯。」
2.指對他人猥褻或性騷擾。如:「非他人是違法的行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嫻習法。《文選.潘勗.冊魏公九錫文》:「少長有,上下咸和。」《文選.顏延之.應詔讌曲水作詩》:「郊餞有壇,君舉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