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146.5796 ms
共 209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柯氏紫斑蝶(幻紫斑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Euploea core amymone (Godart, 1819) 柯氏紫斑蝶(幻紫斑蝶) 前翅長約43mm,前翅翅型近直角三角形,但外緣呈弧形,後翅為扇形。翅背底色呈褐色,但在特定角度下會呈現深藍色金屬光澤。雄蝶前翅後緣突出,在CuA2室各有一性標。 本種(含所有亞種)為分佈範圍最廣的紫斑蝶之一,於中國、中南半島、印度等都有採集紀錄。本館採集紀錄為東沙群島。
|
點紋斑竹鯊或狗鮫(狗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hilloscyllium punctatum (Müller et Henle, 1838)
軀幹及尾部較修長;吻端圓;體側不具隆脊。背鰭大型且呈較尖銳之大三角形,稍大於腹鰭;第一背鰭起點較前,在腹鰭基底前1/2處;臀鰭起點在第二背鰭後角稍後方,起點至後角之長稍短於尾鰭下葉起點至後緣缺刻之長。成魚體色深棕,通常不具體斑,但仔魚時具橫向之淡黑色斑點。
本種於印度、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印尼、越南、中國大陸、日本、菲律賓、澳洲沿海均可發現其蹤跡,臺灣地區於台東、東港、高雄沿近海域有漁獲記錄。
常見的種類,只知其為近岸底棲性種類,卵生,其餘相關之生態習性資料仍不得而知。最大漁獲體長約95公分。
可由底拖網漁獲,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鬚鮫目(Order Orectolobiformes)
竹鯊科或天竺鮫科(Family Hemiscylliidae),Bamboosharks
|
火斑笛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Lutjanus fulviflammus (Forsskål, 1775)
體長為體高之2.9~3倍,側線上鱗列呈向後上斜,左右顳鱗帶在額頭部之間斷處較狹僅約1鱗寬。體側有5~6條金黃色縱帶,軟背鰭下方之側線上有一黑斑。長達30公分。
西太平洋及印度洋。
棲息內灣及沿岸之淺水珊瑚礁區。
可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鱸亞目(Suborder Perc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笛鯛科(Family Lutjanidae),Snappers,Fusiliers
鱸上科(Superfamily Percoidea)
|
青斑阿南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nampses caeruleopunctatus (Rüppell, 1829)
體延長;口前位;尾圓型至截平;雌魚體橄欖褐色,每一鱗片具鑲黑邊之藍點,尾鰭亦具細藍點,頭部有許多鑲黑邊的藍線,背鰭及臀鰭緣為藍色;雄魚為藍綠色,眼眶間隔具1藍帶,各鰭藍色,背鰭中央具1紅褐帶,臀鰭具2褐帶,尾鰭上下葉具寬褐帶;體長可達30公分。
南日本、台灣、菲律賓、印度──西太平洋,紅海。
棲息於珊瑚礁區的肉食性魚類。
供觀賞。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隆頭魚亞目(Suborder Labr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隆頭魚科(Family Labridae),Wrasse Fishes
|
虎鶇﹝虎斑地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Zoothera dauma
長26~29公分,身體背面橄欖褐色至土黃色,胸前污黃色,腹面近白色,全身密布黑色鱗斑,翼下覆羽上緣及飛羽基部白色,於翼下形成二條白色的翼色,且外側尾羽黑色,末端白色,為飛行時明顯的特徵,不同亞種的體型大小及體背羽色深淺略有不同。亞成鳥大致似成鳥,但身上的鱗斑較不醒目,且胸前有許多黑色斑點。
分布於亞洲東部,包括西伯利亞、日本、中國、台灣、中南半島及印尼。為遷徒性,遷移時會成群活動。
生性隱密害羞,多單獨棲息於闊葉林或針闊葉混合林底層,在林下用喙翻攪枯枝落葉層中的蚯蚓、蝸牛或昆蟲為食,有時會藉著突然鼓翅或是抖動身體等方法驚起昆蟲。鳴唱的聲音在不同地區略有差異。繁殖期5~7月,巢寬而呈淺杯狀,築於樹上,每窩3~5顆卵。
鳥綱(Class Aves)
雀形目(Order Passeriformes)
鶇科(Family Turdidae)
|
安山斑岩(玢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顯之斑狀組織
|
紅斑性狼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病名。一種自體免疫性結締組織的疾病,可分為圓板狀與全身性紅斑性狼瘡兩種。圓板狀紅斑性狼瘡是一種良性皮膚病,好發於臉部。全身性紅斑狼瘡是一種可侵犯全身任何器官組織的疾病,病人血清內可發現多種自體抗體,多發生於年輕女性。主要症狀有皮疹、臉頰出現典型蝶形紅斑、皮膚對日光過敏,並以被侵犯的器官組織為臨床表現,如關節痛、肝脾腫大等。治療方面可用副腎皮質類固醇長期服藥控制。目前的五年生存率已達百分之九十以上。
|
點紋斑竹鯊或斑竹狗鮫(斑竹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hilloscyllium plagiosum (Bennett, 1830)
軀幹及尾較粗短;吻端圓;體側具一隆脊;背鰭或呈圓形或略呈三角形,約與腹鰭同大,不具向後突出之後角;兩背鰭間距較短,僅稍長於第一背鰭基底長;第一背鰭起點與腹鰭基底相對或落於基底稍後方;臀鰭起點位置在第二背鰭後角稍後,基底長稍短於由尾鰭下葉起點至後緣缺刻之長。體表厎色深棕色,其上散佈無數白點,同時亦具深棕色或淡黑色之橫帶。
本種於印度、斯里蘭卡、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印尼、越南、中國大陸、台灣、日本、菲律賓沿海均可發現其蹤跡。臺灣地區則分布於西南海域。
常見的種類,但目前為止對其瞭解仍十分有限,只知其為近岸棲息的底棲性種類之一。卵生,體長最大可成長至約95公分。
通常由底拖網所漁獲,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鬚鮫目(Order Orectolobiformes)
竹鯊科或天竺鮫科(Family Hemiscylliidae),Bamboosharks
|
斑鳩跌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歇後語)嘴垂下了。指人傷心難過,像中彈的斑鳩,再也不能咕嚕咕嚕的說話。也作「班鳩跌彈」。
|
尾紋九刺鮨(霓鱠,白尾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ephalopholis urodeta (Forster, 1801)
主上頜骨僅稍微超越眼後緣;胸鰭較長,超過眼後頭部長。體橘紅色後方較深,頭部有深紅色斑點散布,尾鰭上下各具1白色斜帶。體長達20公分。
南日本,台灣等西太平洋區以迄印度洋。
棲息珊瑚礁淺水區,多以手釣捕獲。
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鱸亞目(Suborder Perc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鮨科(Family Serranidae),Seabasses
鱸上科(Superfamily Percoidea)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