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908.9313 ms
共 119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孩子。如:「男女老幼」、「扶老攜幼」。唐.韋應物〈送楊氏女〉詩:「幼為長所育,兩別泣不休。」
愛護。《孟子.梁惠王上》:「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漢.趙岐.注:「幼,猶愛也。」
1.年紀小的。如:「幼年」、「幼小」、「幼童」。
2.初生的。如:「幼蟲」、「幼苗」、「幼娥」。
3.知識淺薄、不成熟。如:「他的思想行為太過幼稚,不足以擔當大任。」
|
幼兒行為改變技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都會造成參加者人山人海,甚至經費不夠的結果。給餐廳服務生較多小費,換毛巾的次數就會增加。學習情境如:幼兒學說再見,拍手或食物都是增強物;學生有好表現時,老師的微笑、拍肩膀、公開鼓勵表揚,造成許多成功事例,足見成就感教學的重要性。社會學習班都拉的觀察(模仿)學習,強調環境的重要(境教),行為是個體與環境互動的結果。所謂「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學校的模範生選舉、杏壇芬芳錄、師鐸獎,社會的模範父(母)親表揚、好人好事表揚,就是觀察(模仿)學習的正面應用。而「上樑不正則下樑歪」、「殺雞儆猴」、「殺一儆百」,就是觀察(模仿)...
|
扶老攜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攙扶著老人,帶領著小孩。形容民眾成群結隊而行。《戰國策.齊策四》:「孟嘗君就國於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攜幼,迎君道中。」《儒林外史》第一回:「鄉裡人聽見鑼響,一個個扶老攜幼,挨擠了看。」也作「攜老扶弱」、「攜老扶幼」、「攜老挈幼」、「攜幼扶老」。
|
幼兒道德發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德發展是指個人在社會文化環境中,由於周圍的人、事、物等的作用,逐漸有能力辦別善與惡、是與非、好與壞的標準,進而影響其社會行為。根據心理學家的解釋,有三種與道德發展相關之重要理論:一是佛洛依德(S. Freud)的心理道德分析論(Psychoanalytic Theory of Morality),二是班杜拉(A. Bandura)的社會道德學習論(Social-Learning Theory of Morality),三是皮亞傑(J. Piaget)與郭爾保(L. Kohiberg)的認知道德發展論(Cognitive Development Theory of Morality)。其中...
|
幼兒語言發展階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言發展的過程有一定的順序,有賴身心成熟及學習,而且不論哪一種語言,正常兒童語言發展都非常類似,在幼兒階段是語言發展的重要時期。心理學家將語言發展的順序分為幾個階段來研究,藉以詳細觀察語言發展的情況。
幼兒語言發展階段分為:(1)發音遊戲,一歲以內;(2)單字句,一歲至一歲半;(3)多字句,一歲半至兩歲,使用鬆散的句子結構,使用名詞、動詞等;(4)兩歲至兩歲半,模仿語法與語氣,學會代名詞;(5)兩歲半至三歲,學習用複句,而且喜歡用問句。 幼兒的語言發展有如下幾個特徵: 1.語彙發展隨年齡增長而增加,三歲至四歲是語彙增加最快的時期。2.詞類發展,以名詞最... |
長幼有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依從年齡大小,恪守本分,禮讓和諧而井然有序。如:「大家庭若能長幼有序,兄友弟恭,即能和諧相處。」
|
幼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幼孩。晉.陶淵明〈歸去來辭.序〉:「幼稚盈室缾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唐.元稹《鶯鶯傳》:「姨之孤嫠未亡,提攜幼稚。」也作「幼穉」。
2.知識淺薄或思想未成熟。《漢書.卷九七.外戚傳.孝成許皇后傳》:「妾誇布服糲食,加以幼稚愚惑,不明義理,幸得免離茅屋之下,備後宮埽除。」也作「幼穉」。
|
李幼鸚鵡鵪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李幼新(李幼鸚鵡鵪鶉) 知名影評人,生於台北縣板橋。大學時代曾經唸過中原大學物理系以及淡江大學法文系。然而李幼新卻志在電影藝術,在台灣文藝思潮鼎盛的七○年代,李幼新與其他影評人一同齊名奠定了他在影評界的地位。李幼新早期以筆名「...
|
李幼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李幼新(李幼鸚鵡鵪鶉) 知名影評人,生於台北縣板橋。大學時代曾經唸過中原大學物理系以及淡江大學法文系。然而李幼新卻志在電影藝術,在台灣文藝思潮鼎盛的七○年代,李幼新與其他影評人一同齊名奠定了他在影評界的地位。李幼新早期以筆名「...
|
幼兒基礎體適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幼兒體適能幼兒教育向來備受重視,幼兒時期如同一張白紙,擁有無限的潛能,可塑性大、吸收力強。這個時期兒童在生理及心理上的發展非常重要,把握此時期對兒童的啟發及引導並給予多方面的學習,是不可輕忽的。在幼兒教育中,遊戲教學一直被廣泛應用,許多幼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