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95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邪惡。《詩經.大雅.民勞》:「式遏寇虐,無俾作。」
2.壞人。《資治通鑑.卷二三二.唐紀四十八.德宗貞元元年》:「實眾驚心之日,群生改觀之時。」元.胡三省.注:「眾,猶言眾惡也。」
3.災害。《國語.晉語八》:「蠱之,穀之飛實生之。」
改變。通「忒」。《詩經.鄘風.柏舟》:「髧彼兩髦,實維我特,之死矢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邪惡。《北齊書.卷六.孝昭帝紀》:「帝性頗嚴,尚書郎中剖斷有失,輒加捶楚,令史姦,便即考竟。」也作「奸」。
2.邪惡的人。《書經.周官》:「司寇掌邦禁,詰姦,刑暴亂。」《國語.魯語下》:「是以上能征下,下無姦。」也作「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邪惡。《明史.卷二五八.姜埰傳》:「士子作文,高談孝悌仁義,及服官,恣行奸,此科目之病也。」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史傳》:「奸懲戒,實良史之直筆,農夫見莠,其必鋤也。」也作「姦」。
2.邪惡之人。唐.陳子昂〈禡牙文〉:「奸竊命,戎夷不龔,則必肆諸市朝。」也作「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邪惡的人,或邪惡的言論。《左傳.僖公二十八年》:「非敢必有功也,願以間執讒之口。」《呂氏春秋.慎大覽.貴因》:「讒勝良,命曰戮;賢者出走,命曰崩。」
殊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善與惡。淑殊途指善惡有別。《幼學瓊林.卷三.人事類》:「從淑殊途,惟在後人法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隱藏事實。《左傳.僖公十五年》:「震夷伯之廟,罪之也,於是展氏有隱焉。」
2.藏匿。如:「他為了躲避仇家,已隱多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引咎自責。《書經.大禹謨》:「帝初于歷山,往于田,日號泣于旻天,于父母,負罪引。」唐.柳宗元〈唐故祕書少監陳公行狀〉:「天子加惠群臣而引焉,德之厚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殘暴凶惡。《左傳.昭公十三年》:「苛不作,盜賊伏隱。」《文選.謝朓.張子房詩》:「力政吞九鼎,苛暴三殤。」
淫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思淫亂而行為邪。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伐吳外傳》:「後三日,復徙軍于檇李,斬有罪者三人,以徇于軍曰:『其淫心〔匿〕行不當敵者如斯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減輕、減損。《左傳.成公十八年》:「禁淫,薄賦斂,宥罪戾。」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