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78.129 ms
共 12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憑恃、憑藉。《說文解字.貝部》:「負,恃也。」《左傳.襄公十四年》:「昔秦人負恃其眾,貪於土地,逐我諸戎。」《北史.卷一二.隋煬帝本紀.史臣曰》:「負其富強之資,思逞無厭之欲。」
2.靠、背對。如:「負山面海」。
3.以肩背物。如:「負薪」、「負荊請罪」。《韓非子.喻老》:「王壽負書而行,見徐馮於周塗。」
4.擔荷、承擔。如:「身負重任」。
5.享有。如:「久負盛名」。
6.虧欠、拖欠。如:「負債」。《漢書.卷八○.宣元六王傳.淮陽憲王劉欽傳》:「負責數百萬,願王為償。」
7.背棄、違背。如:「辜負」、「忘恩負義」。唐.李白〈白頭吟〉:「古來得意不相負,祗今惟見青陵臺。」《喻世明言.卷八.吳保安棄家贖友》:「今彼在生死之際,以性命托我,我何忍負之?」
8.遭受。如:「負傷」。
1.責任。如:「如釋重負」。
2.失敗。如:「勝負分明」、「不分勝負」。
與正相反的。如:「負電」、「負極」、「負數」。
|
自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自行負責。如:「文責自負」、「不論情況如何,他都要自負盈虧。」
2.自以為了不起。如:「自負不凡」。《後漢書.卷三四.梁統列傳》:「竦生長京師,不樂本土,自負其才,鬱鬱不得意。」《文明小史》第四八回:「勞航芥初同金道臺一干人見面,很覺自負,眼睛裡沒有他人。」
|
負荊請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時趙國大將廉頗與上卿藺相如不和,相如為社稷著想,每每退讓。廉頗得知後深覺自己無知,乃袒衣露肉,背負荊條,隨賓客到藺相如居所謝罪。典出《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後世用來形容向對方承認錯,請求責罰和原諒。《舊五代史.卷一三三.周書.世襲傳二.錢鏐傳》:「敢不投杖責躬,負荊請罪。」
|
忍辱負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忍受屈辱怨謗而承擔重任。《三國志.卷五八.吳書.陸遜傳》:「國家所以屈諸君使相承望者,以僕有尺寸可稱,能忍辱負重故也。」《三國演義》第八三回:「僕雖一介書生,今蒙主上託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負重故也。」
|
如釋重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負擔。比喻責任已盡,身心輕快。《穀梁傳.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釋重負。」《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太守待他去了,如釋重負,背上也輕鬆了好些。」也作「若釋重負」。
|
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情願自己辜負所有的人,也不容許有人辜負自己。形容人自私自利,不顧他人生死。《三國演義》第四回:「宮曰:『知而故殺,大不義也!』操曰:『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
辜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違背人家的好意。《紅樓夢》第六二回:「就是這樣罷了,別辜負了你的心。我等著,你定叫他親自送來纔好。」也作「孤負」。
|
忘恩負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受人恩惠而不知報答,反而做出對不起恩人的事情。元.楊顯之《酷寒亭.楔子》:「兄弟去了也,我看此人不忘恩負義的,日後必得其力。」也作「負義忘恩」、「忘恩背義」、「忘恩失義」。
|
皇天不負苦心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形容老天有眼,絕不會辜負意志堅強與刻苦耐勞的人。如:「真是皇天不負苦心人,如今他總算熬出頭了!」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