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8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藍寶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剛玉的一種,成分為氧化鋁。硬度大,光澤如玻璃,色淺藍或深藍,可製成裝飾品和精密性儀器的承軸。也稱為「青玉」。
阿意順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逢迎諂媚,順從別人意旨。宋.王楙《野客叢書.卷二二.漢人規》:「漢人於交友故舊,動存規,其不肯阿意順旨,以陷於非義,此風凜然可喜。」也作「阿諛順旨」、「阿諛順意」。
填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償還、報答。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一折:「我特來填還你這淚搵溼鮫鮹帕。」《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佛說殺,還說殺一物,要填還一命。」
兵連眾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罷耗:疲勞耗弱。罷,通「疲」,音ㄆ|ˊ。 (3) 創艾:因受懲治而畏懼。艾,通「乂」,音ㄞˋ,懲
部派佛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釋迦牟尼佛涅槃百年後,佛教僧團明顯的出現分裂,直到大乘佛法流行前後為止,約五百年間,稱為「部派佛教」。這段時期,佛教僧團分化成十八部(或更多),各部派間所遵行的律不同,學說互異。但早期的佛經都在這時完成結集。有的學者比較謹慎的將釋尊以來,到部派時期佛教稱為「早期佛教」。
大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經.小雅》的篇名。共四章。根據〈詩序〉:「〈大田〉,刺幽王也。」或亦指為詠稼穡之詩。首章二句為:「大田多稼,既種既。」
心迴意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回心轉意」之典源,提供參考。 《朱子語類.卷一一七.朱子.訓門人五》魏元壽問《大學》。先生因云:「今學者不會看文章,多是先立私意,自主張己說;只借聖人言語做起頭,便自把己意接說將去。病痛專在這上,不可不。」又云:「近有一學者來,欲說『皇極』。某令他說看,都不相近,只做一個『大中』字說了,便更無可說處。不知自孔孟以後千數百年間,讀書底1>更不仔細把聖人言語略思量2>看是如何。且人一日間,此心是起多少私意,起多少計較,都不會略略回心轉意去看,把聖賢思量,不知是在天地間做甚麼也!」 〔注解〕 (1) 底:音˙ㄉㄜ,同「的」。「讀書底」即「讀書的」。 (2) 思量:衡量、考慮。
談經說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講說佛經佛法。《喻世明言.卷三○.明悟禪師趕五》:「任憑佛印談經說法,只得悉心聽受;若不聽受時,佛印就發惱起來。」
啖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吞食。《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六:「昨夜忽有怪物入院,將同住僧人啖噬,不得已破下山逃命。」
挑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民間的說唱藝術。如宋代的講史,元代的平話以及評話、彈詞等。宋.羅燁《醉翁談錄.卷一.小說引子》:「小說者流,出於機之官,遂分百官記錄之司。由是有說者縱橫四海,馳騁百家。……或名演史,或謂合生,或稱舌耕,或作挑閃,皆有所據,不敢謬言。」也稱為「說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