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8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83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新浪漫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因反抗自然主義而起的文學潮流。興起於近代歐州,重情緒、尚理想,與浪漫主義相似。但浪漫主義為盲目的熱情所驅,為空虛的想像所支配,而脫離現實;新浪漫主義則因受到科學精神的洗禮、物質生活的壓榨,故由懷疑思想出發,企圖透入現實的最深處。易卜生、梅特涅、法郎士為此派的代表人物。也稱為「新傳奇主義」。
表現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近代文學、藝術上的一種傾向,因反抗印象主義而起,主張打破外界或自然的約束,強烈表現個人內在的生命,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頗盛行於德國。
家庭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人與人間的一切關係,納入家庭關係中。注重家庭穩固、和諧、團結的一種主張。
社會傳統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社會傳統主義是指重視過去歷史所流傳下的宗教、道德、習俗等,並以之作為人們行為的準則或規範的一種論點。
  社會傳統主義者認為,昔日的宗教或道德的標準是美好的,而且是不容置疑的;這些過去人類的文化是祖先們的精神結晶,也是人類共同的財產,因此不容隨便加以挑戰。對他們來說,社會應將這些昔日的成果,加以保存與維護,並奉為圭臬;在教育的活動中,他們也就會推崇過去的道德標準或世界觀,並將之納入學習內容中。所以在我國過去的教材中,曾出現二十四孝的故事,如:孟宗哭竹、臥冰求鯉等。這些傳統不僅表達出當時人們如何重視孝道外,更要求學習者應予以效法。實際上,二十四孝的故事表達的只是為人子女者對於父母應...
建構主義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建構主義教學(Constructivist Teaching)目錄1 定義2 內容說明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定義威爾森將建構主義教學設計的程序分為:一般方法論; 需求評估;目標、任務分析; 教學策略開發; 媒體選擇; 評估學生。具體說明如下: 內容說明一、一般方法論運用整體的、系統的設計模式。這一模式應考慮各種教學因素(包括學習者、任務、情境等),並隨著開發過程逐漸予以充實細化。在任何一種教學情境中都會出現一系列彼此相關的要素,不能只在教學設計開...
結構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新的哲學思潮,反對現象學及存在哲學,主張世界是實在的,一切事物絕對受自然法則所支配,人僅是這世界的一部分而已。
教育未來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培養學生具有認識未來的意識、態度和思想取向,並具有適應未來社會變動所需知能的教育主張。
道德的客觀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德的客觀主義認為道德判斷是普遍一致的,放諸四海而皆準,不因個人的因素而有不同。持客觀論的學者,如功利主義的邊沁(Jeremy Bentham)、彌爾(John Stuart Mill)、直觀主義的穆爾(George Edward Moore)、規約主義的黑爾(R.M. Hare)、義務論的康德(Immanuel Kant)等。
  邊沁是功利主義的開山祖師,他主張道德判斷應依據「功利原則」,亦即以「追求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快樂」來衡量。邊沁又認為,快樂只有量的不同,而無質的差異。他提出七個標準用以客觀地計算快樂的大小,藉以求出最大的快樂,達到最大的善。快樂既然能夠量化,又有客觀的標...
父權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父權主義是指政府、有關當局或家長以促進所屬成員或兒童福祉為理由,積極干預其自由,不讓他們有自由抉擇與負責機會的主張或作為。
  當國家以「為了保護個人免於傷害或促進個人的福祉及利益」為由來干涉個人自由之時,國家的態度或作為就是一種父權主義,如國家立法強制要求駕駛人或乘客繫安全帶就是一例。同樣的,當家長、教師,乃至於任何成人以「為了保護兒童免於傷害或促進兒童的福祉」為由來干涉其自由的態度或作為時,也是父權主義,強迫兒童受國民教育亦可為一例。
  長久以來,有不少的哲學家支持父權主義;最著名的要屬柏拉圖(Plato)及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衡諸人類的社會活動特質...
自然主義的謬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方倫理學史上,自穆爾(G.E. Moore)發表〔倫理學原理〕(Principia Ethica, 1903)一書後,開啟後設倫理學(meta-ethics)研究的先河。穆爾認為倫理命題本身之所以有別於他類命題,乃在於倫理命題的述詞指獨特非自然的性質。書中指出:凡是企圖從形上事實或自然事實導出倫理事實的主張都犯了「自然主義的謬誤」。
  倫理學中的自然主義(naturalism)說「X是善的」,那麼「善」就必須指某些事物,如此「X是善的」判斷才能有意義。至於「善」所指的事物,則是一種「自然的性質」如快樂或幸福等。如培里(R.B. Perry)對「善」所下的定義是「作為一個有益的...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