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宓契爾(Margaret Mitchell)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保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保全性命。如:「這次車禍還好有安全帽保命,否則後果不堪設想。」晉.皇甫謐《高士傳.陳仲子》:「亂世多害,恐先生不保命也。」
費雯麗(Vivien Leigh)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劉孝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劉孝標(462年—521年),名峻,字孝標,以字行。平原郡人。劉孝標生於亂世,幼時與家人失散,被賣到富人劉實家中。努力好學,常日夜苦讀。清河崔慰祖謂之「書淫」。泰始五年(469年),北魏佔青州,孝標至平城(即今山西省大同市)出家,不久還俗。 著作曾參加翻譯佛經,又注《世說新語》。《梁書》、《南史》皆有傳。 評價以註釋劉義慶等編撰的《世說新語》而著聞於世,而其文章亦擅美當時,是南朝梁學者、文學家。
瞻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烏鴉聚集於在位的小人之屋,人民當求明君而歸服。語出《詩經.小雅.正月》:「瞻烏爰止,于誰之屋?」後用以比喻因亂世而無所歸依的人民。《後漢書.卷六八.郭太傳》:「太傅陳蕃、大將軍竇武為閹人所害,林宗哭之於野,慟。既而歎曰:『人之云亡,邦國殄瘁。瞻烏爰止,不知于誰之屋耳。』」宋.蘇軾〈五色雀〉詩:「我窮惟四壁,破屋無瞻烏。」
桃花源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代陶淵明作有桃花源詩并記。記文敘述一漁夫沿溪捕魚,遇有桃花林,乃循桃花林而上,於盡頭處的洞口發現一與世隔絕的村落。村中人民安居樂業,不與外界往來,自稱先祖為避秦亂世,而遷居於此地。桃花源詩則描寫村中人民古樸無華、自由自在的生活。是陶淵明對心中理想世界的描述。
崔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 崔塗,字禮山,今浙江富春江一帶人。唐僖宗光啟四年進士。崔涂遭逢亂世,一生飄泊,曾經長期羈旅于巴蜀、吳楚、中原、秦隴一帶。他的詩多懷鄉、送別、羈旅之作,情調蒼涼。《唐才子傳》中有他的小傳。
撥亂濟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治理亂世,救助危難。如:「每值亂世,必有撥亂濟危之士出而國定邦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糠中細碎的米屑。唐.杜甫〈驅豎子摘蒼耳〉詩:「亂世誅求急,黎民糠籺窄。」
撥亂濟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平定亂世,救濟時艱。《晉書.卷三.武帝紀》:「暨漢德既衰,太祖武皇帝撥亂濟時,扶翼劉氏,又用受命于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