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03.122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悲天憫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德宗時,有個叫陽城的人擔任諫議大夫,主司規諫天子的職務。他學問很好,飽讀詩書,卻不常發言。當時與他同朝為官的韓愈看不過去,認為以他的學識,應該多給皇帝意見,作好諫官的職務。於是寫了〈爭臣論〉這篇文章,譏諷陽城沒有盡到職責。陽城當時看了並不以為意,但後來大臣裴延齡誣陷忠良,陸贄等人遭到罷黜。陽城便上疏指責裴延齡,論述他的罪狀,替陸贄等人申訴,並極力阻止德宗任命裴延齡為相。由此看來,韓愈的這篇文章應當發揮了功效。〈爭臣論〉整篇文章採設問法,假設有人問關於陽城的問題,韓愈再一一解答,表述自己對陽城的看法。陽城和一般官員不同,他高中進士後,反而隱居在中條山,不出來作官。很多人仰慕他的學問與情操,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和。《書經.湯誓》:「時日曷喪?及汝皆亡。」唐.李白〈蜀道難〉:「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有秩序、能治理的。《書經.泰誓中》:「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孤陋寡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應該在一切的問題與邪念萌發之前,就用禮節加以禁止約束,這樣就叫做預防。而利用學生接受教育的時機,給教導,就是合於時宜。不超越學生的程度而循序漸進的施行教育,就叫做合乎順序。讓學生互相觀察而學習彼此的長處,就是觀摩、切磋。這四種方式,就是促使教育興盛、成功的原因。如果在邪惡的念頭和罪過發生後,再加以禁止,這時的教育就發揮不了作用,容易顯得格格不入而無法克服問題。過了應該學習的時期才去學習,即使花費相當的努力也難有成就。雜亂的施教而不循序漸進,就會破壞整個知識的系統性而缺乏條理。獨自學習而沒有朋友一起切磋、研討,就會造成學識淺陋而見聞不廣。對朋友怠慢就違背了師長的教導;一旦言行偏差,就會荒廢了...
胸有成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筆熟視2>,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3>,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4>,少縱則逝矣。與可之教如此,不能然也,而心識其所以然。夫既心識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內外不一,心手不相應,不學之過也。故凡有見於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視了然,而臨事忽焉喪之,豈獨竹乎! 〔注解〕 (1) 節節而為之,葉葉而累之:畫竹子時,先將竹節一節節畫好,再逐一添加竹葉上去。為,音ㄨㄟˊ,作。累,音ㄌㄟˇ,增加。 (2) 熟視:細看。 (3) 遂:進。 (4) 兔起鶻落:兔子剛躍起,鶻鳥就猛衝下來。此比喻書畫時筆勢的健疾。鶻,音ㄏㄨˊ,鷹一類的鳥,亦稱隼。見「兔起鶻落」。〔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宋.晁補...
引發人類的行為,除非透過認知過程產生期待。換言之,Bandura認為自我效能是個人對於是否能夠達成賦的特定任務的能力的信念。一個人所具備的自我是一個認知系統,具有一套內在的評估與解釋過程,而這個內在過程形成個人對事物的概念、信念與自我概念。由此發展出來的認知基模會調節個人與外在世界的互動關係,而外在環境反過來也會影響個人內心身處的思想與情感反應,於是Bandura將自我效能定義為:人們對自己組織並執行必要行動方案以達成特定績效的一種能力判斷,並非是一種可擁有的技能,而是指個人能夠如何善用所擁有的技能的一種信念。所以,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於句尾。相當於「矣」。《書經.洛誥》:「公定,往已。」《孟子.梁惠王上》:「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用於句首,表示感嘆的語氣。同「哎」。《書經.大誥》:「已!惟小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輕拂、輕拭而過。唐.吳融〈燕雛〉詩:「掠水身猶重,偎風力尚微。」宋.蘇軾〈後赤壁賦〉:「有孤鶴橫江東來,……戛然長鳴,掠舟而西也。」
雪中送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在人艱困危急之時,給適時的援助。《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只有錦上添花,那得雪中送炭?」也作「雪裡送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給。如:「施比受更有福」。《論語.雍也》:「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宋.錢公輔〈義田記〉:「擇其親而貧、疏而賢者,咸施之。」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