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3.852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歌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聲唱歌。宋.王令〈野步〉詩:「喧嘲忽無次,歌唱仍相詠。」《西遊記》第一回:「忽聞得林深之處,有人言語,急忙趨步,穿入林中,側耳而聽,原來是歌唱之聲。」
知過必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知道過錯,一定改正。元.白樸.《東牆記》第三折:「古人言知過必改,不由人兜在心懷。」《斬鬼傳》第五回:「三鬼見鍾老爺賞罰分明,心中感服,叩頭拜謝,知過必改去了。」
金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對他人言語的敬稱。南朝梁.蕭統〈七契〉:「必枉話言,敬聆金口。」
平地風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劉禹錫〈竹枝詞〉九首之七(據《全唐詩.卷三六五.劉禹錫》引)瞿塘嘈嘈十二灘,人言道路古來難。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閒1>平地起波瀾2>。 〔注解〕 (1) 等閒:無端、平白。 (2) 波瀾:波浪、波濤。比喻世事或人心的起伏變化。
沐猴冠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霸。」項王見秦宮室皆以燒殘破,又心懷思欲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說者曰:「人言楚人1>沐猴2>而冠耳,果然。」項王聞之,烹說者。 〔注解〕 (1) 楚人:楚國人,在這裡暗指項羽。楚,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後為秦所滅。 (2) 沐猴:獼猴。猴好拭面如沐,故稱。〔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漢書.卷三一.陳勝項籍傳.項籍》
襲人牙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康伯,晉潁川長社人,生卒年不詳。殷浩甥。好學,善言玄理,清和有思理,留心文藝。 (3) 牙後慧:別人言談中的智慧。
惡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壞人。《孟子.公孫丑上》:「不立於惡人之朝,不與惡人言。」
物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批評的輿論。《北史.卷六.齊高祖神武帝本紀》:「王若厭伏人情,杜絕物議,唯有歸河東之兵,……止戈散馬,各事家業。」《聊齋志異.卷二.聶小倩》:「卿防物議,我畏人言。」
有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一點、有一部分。《儒林外史》第二回:「梅相公正喫著火燒,接口道:『做夢倒也有些準哩。』」《紅樓夢》第五回:「這日不知為何,他二人言語有些不合起來。」
婢膝奴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言行舉止卑下,專擅諂媚、奉承。《幼學瓊林.卷二.身體類》:「婢膝奴顏,諂容可厭。」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