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12.48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各種紀錄文件。《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維三代尚矣,年紀不可考,蓋取之譜牒舊聞。」
含糊兩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模稜兩可」。見「模稜兩可」條。01.清.陸隴其〈答曹彝士太史書〉:「年來向往斯道者雖有人,而含糊兩可者實多。」
心嚮往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內心景仰想望。《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太史公曰》:「《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老。《史記.卷七八.春申君傳.太史公曰》:「(春申君)後制於李園,旄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短梁。《三國志.卷四九.吳書.太史慈傳》:「賊於屯裡緣樓上行詈,以手持樓棼,慈引弓射之,矢貫手著棼,圍外萬人莫不稱善。」
左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春秋魯太史左丘明撰。西漢劉歆始引傳文解釋春秋經義,列為春秋三傳之一,初與春秋分行,晉杜預乃附於經,唐孔穎達作正義。也稱為「春秋左氏傳」、「左氏春秋」。
謙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謙卑退讓。《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太史公曰》:「假令韓信學道謙讓,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則庶幾哉,於漢家勛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後世血食矣!」《初刻拍案驚奇》卷一:「金老道:『自家的東西,尚無福,何須尊惠!』再三謙讓,必不肯受。」
網漏吞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記,這樣人民反而沒有德行了。如果只依靠法令來治理人民,結果是法令越來越繁苛,竊盜罪犯反而越來越多。」太史公司馬遷十分同意孔子和老子的想法,他認為法令不過是為政的工具,並非澄清吏治的根本之道。漢代初年,變嚴刑峻罰為寬簡,法網疏闊的程度,甚至連能夠吞舟的大魚都可以逃脫,然而政治清明,沒有什麼作姦犯科的事情,人民的生活安定。從前的法令可以說非常嚴密,但是各種罪惡偽詐卻紛紛出現。由此可知,治民之道在於教化,而不在於法令。後來「漏網之魚」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於比喻僥倖逃脫法網的人,或比喻驚慌逃竄的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眼珠。如:「瞳孔」、「瞳仁」。《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太史公曰》:「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唐.李白〈登廣武古戰場懷古〉詩:「項王氣蓋世,紫電明雙瞳。」
整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整理、調整。《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余所謂述故事,整齊其世傳,非所謂作也,而君比之於春秋,謬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