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0.654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火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寺廟中的工人。《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三回:「小僧念他出胎失母,乳哺無人,叫過那火者來,抱他到施主家裡去,布施些乳哺。」
古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老的寺廟。《三國演義》第一○回:「曹嵩率家小行到華、費間,時夏末秋初,大雨驟至,只得投一古寺歇宿。」
香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布施給寺廟的銀錢。《儒林外史》第一六回:「你出家人與人方便,自己方便,權一間屋與他住兩天,他自然就搬了去。香錢我送與你。」《老殘遊記二編》第一回:「稍坐了一刻,給了道人的香錢,道士道了謝。」也稱為「香資」。
公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灣習俗將中元普渡時,由寺廟所主持的祭典儀式稱為「公普」;而民間所祭則稱為「私普」。
僧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掌管僧人、寺廟的官吏。《儒林外史》第四回:「屠戶拿著銀子,一直走到集上庵裡滕和尚家。恰好大寺裡僧官慧敏也在那裡坐著。」
清水祖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教奉祀的神明之一。宋代末年河南開封人陳昭應,祖先世代為封疆臣,傳到昭應時正值大亂,於是遷居福建泉州的清水巖,改裝僧徒,遊勸反抗夷人。死後,明太祖封田立廟祭祀。民間傳說每當地方上有火災或禍事時,寺廟中木雕的清水祖師就顯靈,讓自己的鼻子掉下來,以警告百姓,故稱為「落鼻祖」。今閩臺各地廟祀隆盛。在臺北萬華的清水巖為主廟,每年農曆元月初六誕辰,有盛大的慶祝儀式。
光明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在廟宇點放以祈福的燈。每年陰曆正月十五日起,寺廟開始接受信眾捐燈點亮,擺放在奉祀諸神的大殿內。燈上都有名牌書寫點燈信徒的姓名,長明一整年,祈求諸神庇佑信徒全年平安順遂。也稱為「元辰燈」。
香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寺廟中主管香火之事的人。《二刻拍案驚奇》卷三:「時常叫香公送茶來,或者請過菴中清話。」
葉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生卒年不詳。嘉義縣人。清末著名的陶塑專家。擅長製作寺廟上的陶塑山水人物,風格樸拙傳神,色調素雅,線條優美,將交趾燒的技法發揚光大,對我國傳統陶塑影響甚鉅。其作品多數被毀,部分保存於佳里震興宮及學甲慈濟宮。
關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奉祀關公的寺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