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事物嚴重缺乏的情況。如:「水荒」、「屋荒」、「師資荒」。
行為學習論也被稱為刺激—反應學習論(或簡稱S-R theory),主要是根據行為主義的基本要義而提出的理論觀點。此理論認為操作制約是人類學習的主要歷程,也是獲得經驗的學習歷程。另外,行為學習論也重視環境對個體行為的影響,他們認為學習的結果是表現在行為的改變上,並強調外在事件對個體的影響,他們不認同個體的自由意志,也因此被認為是決定論者。行為學習論者在教育上主張使用增強與懲罰兼施,而不重視內在自發性的動機,強調外在控制的訓練價值。行為論者認為增強作用是行為習得的關鍵,個體的反應若能帶來回饋,就會被增強而保留這個行為。正負增強作用就是操作制約的概念,而懲罰則是企圖藉由懲罰的實施,來阻止個體再次表現...
效益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效益論(utilitarianism ethics)康德的義務論強調動機的倫理學不同,效益論倫理學主張,要決定事情的是非對錯必須衡量它可能造成的結果。幸福是對人最超高、最明顯的美善,倫理學的目的應該指引我們盡可能地創造最大量的幸福。以最簡單的形式來陳述,效益論追求的是:「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古典的效益論並不追求幸福的最大化,而是要盡量擴大幸福超過痛苦的比率(意即盡量增進幸福、減少痛苦)。康德是藉為所當為來界定道德行動者的義務,效益論則是藉著優化幸福超過痛苦的比率來界定何者當為。效益論是一套統攝全面的倫理學,它不僅指示個人行為的分際,也指引整個社會的道德行為。由於在十八、十九世紀的英國,一般...
捷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定義2 分類3 關鍵字4 參考文獻 定義捷思(heuristic) 指個人對於某問題情境未能有清楚、全盤的瞭解時,依據其個人經驗所採用的直觀推論方式,可分類如下: 分類(1) Representative Heuristic (代表性捷思法、直觀推論法):要判斷某一事件出自於某一母群體的可能性時,會比較此事件與母群體的相似程度,忽略基本率(一事件的基本發生率)、樣本的大小,而陷入賭徒的謬誤。(2) Availability Heuristic (可得性捷思法、便利性捷思法、經驗性直觀推論法):可得性(availability)意指有多容易想起,估計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時,會以有多容易想起相...
合作學習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合作學習是一種有系統、有結構之學習方法,進行方式係依照學生能力、性別等因素,將學生分配到一異質小組中,教師經由各種途徑鼓勵小組成員間彼此協助、相互支持、共同合作,以提高個人的學習成效,並同時達成團體目標。在合作學習中,每個學生不只對自己之學習負責,更要對其他學生之學習擔任共同之責任。合作學習之理由有以下二種:1.合作學習可以促進學生之合作能力,包含合作之知識、技能和情意等方面,而合作正是社會所迫切需要的;2.合作學習可促進全體學生學業上的學習成效,進而培養健康之心理,導正當前教育之缺失。目錄1 教學原理2 教學過程3 模式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教學原理1.異質分組2.積極互賴3.面對面的助長...
永恆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永恆主義1.1 教育主張1.2 學校課程1.3 教師角色1.4 「派代亞」計畫(The Paideia Program)1.5 中英文關鍵字1.6 參考資料 永恆主義  永恆主義(Perennialism)為西方哲學派別之一,是最古老且最保守的教育哲學,其根源於唯實主義,代表人物有Robert Hutchins、Mortimer Adler、Allan Bloom等。許多美國殖民與後殖民時期的教育到十九世紀末期被永恆主義的思想所主導。(Allan C.Ornstein,2004)  永恆主義教育哲學注重心靈之陶冶與訓練,認為人天生具有認知的能力,不僅與其他動物有著程度上的差異,在種類上...
ASSURE教學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SSURE教學模式係針對教師在教學上之應用而設計,其解釋如下:1.A:分析學習者之特質(Analyze Learner Characteristics):傳統之教學模式,通常是先說明學習目標,而系統化之教學模式不同,是從學習者之特質著手,學習者特殊之特質是指學習內容有直接關連之因素。教學者如能將學習者之特殊屬性做分析,對於選擇教材和媒體都會大有裨益。教師要了解學習者之特質有時並不容易,除了查閱資料,教師不妨主動發問,或課餘與學習者交談,以求了解學習者特質。2.S:陳述學習目標(State Objectives):課程目標應是學習者在學習結束後應具備新的技能獲知識,重點是學習者應從教學活動中獲...
相關研究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關研究(correlational research)有時被當作敘述研究(descriptive research)之一種,因為相關研究也在於描述現狀。與敘述研究不同的是,相關研究是以數量之術語描述諸變項之關係程度;易言之,相關研究係指蒐集資料,以決定量個或多個可數量化之變項之間是否有關係存在,以及彼此之間之關係及於何種程度;關係程度以相關係數(coefficient of correlation)表之。惟諸變項監有關係存在,並不含蘊著彼此之間有因果關係存在。如果諸變項間之關係不高,無須做進一步考慮,如果諸變項間之關係很高,可進一步以因果-比較研究或實際研究探討,以決定這些相關是否為因果關係...
詮釋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詮釋學1.1 基本理論1.2 教育上的意涵1.3 中英文關鍵字1.4 參考資料 詮釋學  詮釋學(Hermeneutik,herméneutique,hermeneutics)舊譯為「解釋學」或「聖經解釋學」。過去把它譯為「聖經解釋學」或者「釋經學」是有歷史根據的,因為這門學問本來就源自於對神諭的解釋,而盛行於西方中古時期,以至今日的基督宗教神學傳統中。今日在基督宗教神學多以「聖經詮釋學」替代舊譯「聖經解釋學(釋經學)」。「詮釋學」一詞也成了當代華文世界中較常用的翻譯,而此更可追溯自希臘文之herméneuein。  Hermeneutics的希臘文是herméneuein(動詞)、h...
實驗研究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實驗研究法是唯一能真正考驗有關因-果關係之假設的方法,也是解決教育上理論的與實際的問題,以及推動教育成為一門科學的最有效途徑。在實驗研究中,研究者至少操縱一個自變項,控制其他有關變項以及觀察一個或多個變項的結果。自變項也稱實驗變項(experimental variable)、因(cause)或處理(treatment),是足以造成差異的活動或特徵。依變項也稱標準變項(criterion variable)、果(effect)或後測(posttest),是研究的結果,是因操縱自變項而造成團體之變化或差異,因其”依賴”自變項之緣故,故稱依變項。目錄1 無關變項之控制2 實驗控制3 影響內在效度之...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