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8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9.378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勞永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唐.陸贄〈問四鎮北庭將吏敕書〉:「卿等宜遞相勉,叶力同心,互相提攜。……一勞永逸,固不合辭。」
旗鼓相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漢書.卷一三.隗囂公孫述列傳.隗囂》1>囂既有功於漢,又受鄧禹爵,署其腹心,議者多勸通使京師。三年,囂乃上書詣闕。光武素聞其風聲,報以殊禮,言稱字,用敵國之儀,所以藉之良厚。時陳倉人呂鮪擁眾數萬,與公孫述通,寇三輔。囂復遣兵佐征西大將軍馮異擊之,走鮪,遣使上狀。帝報以手書曰:「慕樂德義,思相結納。昔文王三分,猶服事殷。但駑馬鈆刀,不可強扶。數蒙伯樂一顧之價,而蒼蠅之飛,不過數步,即託驥尾,得以絕群。隔於盜賊,聲問不數。將軍操執款款,扶傾救危,南距公孫之兵,北禦羌胡之亂,是以馮異西征,得以數千百人躑躅三輔。微將軍之助,則咸陽已為他人禽矣。今關東寇賊2>,往往屯聚,志務廣遠,多所不暇,未...
心心相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宋.薛嵎〈太古元西堂過萬壽謁住山肇淮海禪師并簡〉詩:「風雨過春半,詩書滯海涯。心心倘相印,亦足衰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問喪者家屬。通「唁」。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書記》:「諺者,直語也。喪言亦不及文,故弔亦稱諺。」北齊.劉晝《劉子.卷一○.正賞》:「昔者仲尼先飯黍,侍者掩口笑;子游揚裘而諺,曾參指揮而哂。」
盤根錯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盤根錯節」的原義是樹根盤屈,枝節交錯;也可用來比喻事情複雜,不易分解。東漢虞詡因曾得罪大將軍鄧隲,鄧隲一直等待時機想要報復。不久朝歌一帶發生暴亂,鄧隲故意陷害虞詡,讓他被派到朝歌當縣長。虞詡的親友都來問他,虞詡反而笑著說:「有操守的臣子,遇到難辦的事不會逃避;就像砍樹時,如果沒有遇到長得盤根錯節的樹木,又怎能顯出斧頭的鋒利呢?這正是我立功的好時機,我很奇怪諸位因此來問我。」果然虞詡上任後,一舉平定了朝歌的動亂。後來「盤根錯節」演變為成語,就用來比喻事情複雜,不易分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為表示關切而探望、拜候。如:「問」、「訪問」、「問候」。
嗚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悲傷哭泣。《紅樓夢》第三回:「摟了黛玉在懷,又嗚咽起來。眾人忙都寬解釋,方略略止住。」清.方苞〈左忠毅公軼事〉:「史前跪,抱公膝而嗚咽。」也作「於邑」、「嗚唈」。
秣馬厲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派兵攻打鄭國。鄭國商人弦高在前往周都城經商途中遇到秦軍,知道秦軍意圖後,他一方面用四張獸皮和十二頭牛勞賞賜秦軍,一方面則是派人趕緊回報鄭穆公這件事。鄭穆公獲報後,派人去招待秦國駐軍休息、居住的房舍察看,結果見到他們已經捆物裝車、磨利兵器、餵好馬匹,完成作戰的準備。於是鄭穆公將計就計派皇武子去送行,讓秦軍知道鄭國已有防備,免去一場戰爭。後來「厲兵秣馬」被用來指完成作戰準備。亦用來比喻完成事前準備工作。另外在《左傳.成公十六年》中,可見「秣馬利兵」一詞,也作比喻完成作戰準備的意思。
幼兒行為改變技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理看法,戴有色眼鏡跟自己過不去。因此,觀念的重建,轉移情緒,是化解之道。例如:失戀產生不安情緒,常安之「天涯何處無芳草」。又如:考試落榜,自責過甚而痛苦,則以「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安之。人們的情緒困擾,或人與人之間的誤解,也常起因於成見與偏見。例如列子書中記載一則寓言:某人遺失斧頭一把,懷疑鄰人之子所偷,因而見鄰人之子走路動作舉止,都覺得像小偷;日後,在井內尋回,再視鄰人之子行為態度,怎麼看都不像小偷。此乃不合理的成見與偏見使然。自我解惑法自我...
慨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情緒激動、高昂。漢.李陵〈重報蘇武書〉:「誨懃懃,有踰骨肉。陵雖不敏,能不慨然。」《三國演義》第五回:「紹整衣佩劍,慨然而上,焚香再拜。」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