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王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003年10月9日因心臟衰竭病逝於洛杉磯。曾任記者、採訪主任、總編輯。來臺後除創作及寫作外,曾任文壇社社長、文藝協會常務理事、國際筆會台北分會秘書長、國大代表、中國水彩畫會會長、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東亞文學系暨藝術系教授,夏威夷大學贈予「教授之教授」榮譽。 觀點七七戰起,他走出藝術學校投筆從戎,在太行山與日軍戰鬥,戰地歲月豐富了生活體驗,充實了創造題材 著作《藍與黑》(長篇,被譽為四大抗戰小說之一,曾在台灣拍成連續劇)《長夜》(長篇,描述抗戰時期西南聯大的政治風波和亂象)《一顆永恆的星》(短篇集,描述抗戰時期淪陷區的地...
遺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人所遺留下來的作品。如:「他的遺作經媒體大肆報導後,立刻轟動文壇。」
萬里鵝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千里鵝毛」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歐陽修(西元1007∼1072),字扑籜,晚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宋廬陵人。工詩、詞、散文,所作文章,為世所重,是當時文壇領袖。有一次歐陽修收到朋友梅聖俞送來的一包銀杏,便寫了一首詩答謝他。詩中用千里迢迢送來一根鵝毛做為比喻,表示銀杏雖然不是多麼珍貴的禮物,但因為是朋友的一片心意,所以彌足珍貴。又由此發出感慨︰卑微的禮物雖然會因為致贈者的心意而顯得貴重;賢人卻沒有因為他的才能而得到重視,反而被輕視捨棄。後來「千里鵝毛」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禮物雖輕但情意深重。在明朝徐渭所著的《路史》中,另外記載了一個跟「千里鵝毛」有關的故事。傳說在唐...
賴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 賴和(1894年5月28日-1943年1月31日),台灣彰化縣人,原名賴河,筆名有懶雲、甫三、安都生、灰、走街先。本職是醫生,但是卻在文學領域留下盛名,尤其是他的詩作,被公認是台灣最有代表性的民族詩人之一。賴和不但是台灣日治時期重要的作家,同時也是台灣1930年代作家所公認的文壇領袖,曾經催生、主編過《台灣民報》的文藝欄。由於他提攜後進不餘遺力,因此他的同輩楊守愚說他是「台灣新文藝園地的開墾者」與「台灣小說界的褓母」,並在「光復慶祝後二日」一文中讚揚他為「台灣的魯迅」。曾經主編新潮文庫的醫生文人林衡哲,則尊稱賴...
騎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歐洲中世紀封建階級中的最低階層。領有土地,為大封建主服騎兵軍役。[例]中古世紀紀的文壇流行著許多關於騎士的冒險故事。
末路窮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窮途末路」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窮途末路」係由「窮途」及「末路」二語組合而成。 「窮途」見於《周書.卷四一.王褒列傳》中王褒〈與周弘讓書〉。南北朝時,西魏攻陷江陵之後,王褒等南方文士被帶至北方,成為北周文壇的主力,齊梁文風隨之北傳。北周明帝及武帝在位期間均雅好文學,極為禮遇庾信、王褒等人。王褒以擅長寫應用性的駢文著稱,武帝之後凡朝廷的重要詔書,均令王褒草擬。在抒情作品上,王褒的產量則不如庾信豐富,但也有如〈與周弘讓書〉,向南方故友傾訴旅居異鄉、南歸無望心情的作品。其文「嗣宗窮途」中的「嗣宗」指的是阮籍。阮籍,字嗣宗,為三國名士。據說,他經常獨自驅車至山中人煙罕至、無路可走之處,...
陳千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之間的詩人,能堅持對文學創作的信念,經由痛苦地進行語言的中斷和轉換,還能夠有如此耀眼的成績。在台灣文壇上,這樣大幅度的轉變文學語言的作家群,史稱「跨越語言的一代」。這個專有名詞出自於同是前輩詩人的杜潘芳格,這是在一次日本詩人高橋喜久晴訪台與笠詩社成員的座談會中,杜潘芳格感嘆而道出的心聲,而後高橋喜久晴與林亨泰沿用下來。在語言紛雜的日治時期裡,每個作家因為創作而使用不同的文學語言,因此而遭遇到的問題也不同,諸如傳統漢文、台灣白話文、中國文言、中國白話以及日文。但是歷經終戰、禁用日文以來,如陳千武等這些在日治時期已經完全習...
王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勸百諷一,揚雄所恥。苟非可以甄明大義,矯正末流,俗化資以興衰,家國由其輕重,古人未嘗留心也。」對唐初文壇的風氣轉變起了很大作用。 著作由於他的著作絕大部份已經散失,現在留下的一本《王子安集》已經是明代崇禎皇帝庚辰年間刻「初唐四傑」著作時,根據後人收集到的一點斷簡殘篇湊合而成的結果,因此我們無法知道他決心修佛始自何時。但根據《王子安集》,我們至少知道他20歲時還沒有決心修佛。所以他正式開始修佛大概是在20歲以後、27歲以前的某個時候。在他留下的十篇碑文中,除了那篇有名的《益州夫子廟碑》外,其餘九篇全是為佛寺寫的碑文;而《王...
壇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文人集會的場所或文壇。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八:「蕭山毛西河奇齡、錢唐毛稚黃先舒、遂安毛會侯際可,俱以文章雄東南壇坫。」
陳映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觀點3 著作4 評論5 評價 生平 陳映真(1937年10月6日- )本名陳永善,另有筆名許南村。為台北縣鶯歌鎮人,生於苗栗縣竹南鎮中港,祖籍福建省安溪縣。筆名「陳映真」原是其早逝的孿生兄長的名字。淡江文理學院外文系畢業。在1959年陳映真便以第一篇小說〈麵攤〉出道文壇。曾任中學英文教師、製藥廠經理,參與《文學季刊》及《文季》、《夏潮論壇》等雜誌編務。1983年曾與七等生赴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訪問,1985年創辦《人間》雜誌,開創台灣報導文學雜誌的先河。後成立人間出版社擔任發行人,1996年...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