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張大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說稗類》(卷一、卷二)《本事》《歡喜賊》《雍正的第一滴血》《博士化身》 評價 張大春是當代台灣文壇中一位勇於實驗的頑童,他小說的品種,不能一言以蔽之,舉凡寫實、歷史、魔幻、後設、科幻、偵探、武俠、鄉野傳奇、時政小說、新聞小說,不一而足,司馬中原曾說:「在當代文壇上,『張大春閃電』確是耀人眼目,他學習鑽研的玩意兒,統括了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他天生具有一種敏銳的內感,一種冥冥的靈動,加上不是常人所能比擬的想像和組合能力,以及極具爆發性的語言創造...
江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江淹,字文通。南朝梁人,濟陽考城(今河南蘭考)人。少孤貧,常慕司馬相如、梁鴻之為人。江淹年少時即因文章而聲名顯著,一生為官曆南朝宋、齊、梁三朝。晚年他仍擔任齊、梁朝的高官,但是作品質量卻大不如以前,被認為是才思衰退所致,因此世人說他「江郎才盡」,至今傳為文壇掌故。 文學成就江淹在辭賦方面最為突出,與鮑照並稱南朝辭賦大家。南朝辭賦發展至「江淹、鮑照」,可說是達到了頂峰。江淹的辭賦多屬抒情小賦,善於描寫人的心理,江淹最有名的《恨賦》、《別賦》與鮑照的《蕪城賦》、《舞鶴賦》並稱南朝辭賦的絕唱。江淹也是南朝駢文大家,與鮑照...
五四運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國八年五月四日發生的學生愛國運動。起因於巴黎和會中,列強對中國山東問題的漠視,消息傳回國內,引起北京的學生激烈抗議,此一運動不久即擴大到全國各界。後轉為要求重新省思傳統舊習的新文化運動,對中國的政治、社會、文化、思想等影響甚鉅。[例]五四運動提倡的白話文,在當時的文壇掀起了巨大的波濤。
吳魯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師友、文章》、《雞尾酒會及其他》、《瞎三話四集》、《吳魯芹散文選》、《英美十六家》 評價  在台灣文壇,吳魯芹被譽為林語堂大師的傳人,可以和梁實秋媲美。吳魯芹的寫作,自我調侃,但他永遠只看到自己的缺點,不像梁實秋的幽默是批判別人的缺點。他擅長自我貶抑,以寬容的態度來面對人世,與世無爭。梁實秋在《讀聯副三十年文學大系》一文中,說吳魯芹的散文有諧趣,他的散文長處不在詩情畫意的感性,而在人情世故、事態物理的意趣之間。「梁實秋的散文向內———中國傳統文化,而吳魯芹向外———他有著深厚的西學背景和西方視野。」陳子善教授評價說。文...
馬奎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using it to distort)的創作方法。在代表作品《百年孤寂》發表之前,馬奎斯在拉丁美洲文壇之外並不廣為人知。《百年孤寂》甫一面世即震驚拉丁美洲文壇及整個西班牙語世界,並很快被翻譯為多種語言。馬奎斯也一躍成為炙手可熱的世界級作家。《百年孤寂》的故事發生在虛構的馬康多鎮(馬奎斯稱威廉•福克納為導師,顯然深受其影響),描述了布恩迪亞家族百年來歷經七代的興衰、榮辱、愛恨、福禍,和文化與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孤獨。其內容涉及社會和家庭生活的各個層面,...
呂赫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品。1935年,呂赫若的第一篇小說(牛車)於日本(文學評論)發表,當時他年方二十二,初試啼聲即備受文壇矚目。1936年,(牛車)楊逵的(送報伕)、楊華的(薄命),一起入選中國作家胡風所編的【朝鮮台灣短篇集-山靈】,成為最先被介紹到中國的台灣作家。1939年,呂赫若赴日本研究聲樂,他更深刻地體認到做為一個殖民地子民的悲哀,從而激發更飽滿的對抗能量。1942年返台,積極參項文化運動,加入由張文環所主編的(台灣文學),並擔任(興南新聞)記者,其後亦參與台中縣籍作家張文環、音樂家呂泉生所組成的「厚生演劇研究會」,熱衷於舞台劇的...
葉石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評論卷四全集17-評論卷五全集18-評論卷六全集19-評論卷七全集20-資料卷 評價鍾肇政、葉石濤被文壇譽為「北鍾南葉」,一客家、一閩南,兩人都屬牛。葉石濤曾比喻兩人有如兩頭勤耕的台灣牛,一輩子都辛勤地在耕耘台灣文學。兩人也都著作等身,享譽文壇。 光復後兩老都經歷從日文到中文書寫的艱辛過程,而葉石濤的「台灣文學史綱」,是戰後第一本台灣文學史著作,鍾肇政也讚譽葉石濤是台灣文學研究的奠基者。 引用參考http://www.pts.org.tw/~prg...
錢謙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簡介3 評價4 著作 生平錢謙益(1582年-1664年),字受之,號牧齋,晚號蒙叟、東澗老人,江蘇常熟人,詩人。明末文壇領袖,與吳偉業、龔鼎孳並稱為江左三大家,瞿式耜、顧炎武、鄭成功、毛晉都曾是他的學生。 簡介錢謙益學問淵博,泛覽史學、佛學,是為東林巨擘,一反明朝公安派與竟陵派文風,倡言「情真」、「情至」,主張具「獨至之性,旁出之情,偏詣之學」。其詩學杜甫、元好問、蘇軾、陸遊、李商隱、韓偓等。崔呈秀作《東林黨人同志錄》將錢列為黨魁,王紹徽編《點將錄》稱其「浪子燕青」。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進士,泰昌...
龍瑛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7年,以日文創作的處女作〈植有木瓜樹的小鎮〉獲得日本《改造》雜誌第九屆懸賞小說佳作推薦獎,一舉登上文壇。  此後,龍瑛宗陸續有作品於日本、台灣二地發表,內容包括小說、新詩、隨筆、文藝時評。1939年,加入西川滿發起的「台灣文藝家協會」,出任文化部委員。次年一月《文藝台灣》創刊擔任其編輯委員。  1942年,辭去台灣銀行一職,轉任《台灣日日新報》編輯,專職從事文字工作。同年,日本於東京召開「第一回大東亞文學者大會」,與張文環、西川滿、濱田隼雄四人獲選為台灣地區代表與會,為戰爭時期最活躍的作家之一。  1943年,小說集《...
林海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982(64歲) 《城南舊事》由上海製片廠拍成電影並榮獲多項國際影展大獎1985(67歲) 《剪影話文壇》獲選1984年台灣最具影響力的十本書1990(72歲) 主編《何凡文集》並榮獲圖書主編金鼎獎1994(76歲) 獲頒第二屆「向資深華文作家致敬獎」1998(80歲) 獲頒第三屆世界華文作家頒贈「終身成就獎」1999(81歲) 獲頒第二屆五四獎「文學貢獻獎」、《城南舊事》德文版榮獲瑞士「藍眼鏡蛇獎」2000(82歲) 獲頒中國文藝協會頒贈「榮譽文藝獎章」、《從城南走來—林海音傳》出版 、《城南舊事》獲選「二十世紀中文小...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