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5.147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傍人門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他衣著破爛,還將自己的衣服重新剪裁後送給他,表示兩人的情誼。他的文章也是十分特殊,獨創一格,引起文壇相當大的震憾,並在〈門律自序〉這篇文章中闡述自己為文的觀點,強調盡信書不如無書,文章並沒有所謂的常體,文人要有自己的風格,不能「寄人籬下」,一味依託前人,守舊習而不改新,不能自創一格。但這句成語後多用其字面義,用以比喻寄居他人屋下生活,不能自立。
張我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代精神。張我軍的重要性,即他是這一運動的開路先鋒,帶引起日後台灣文學界的波濤巨浪。 影響:他影響台灣文壇最鉅的事情,是他於1924年4月與11月於《台灣民報》發表的〈致台灣青年的一封信〉與〈糟糕的台灣文學界〉,該兩篇抨擊台灣舊文學與舊詩人的文章,引發台灣日治時期新舊文學論戰。〈致台灣青年的一封信〉原載1924年4月21日《台灣民報》第2卷7號,是張我軍大力批判台灣傳統文學的第1篇作品,批評當日台灣傳統文學有諸多弊病:「諸君怎的不讀些有用的書來實際應用於社會,而每日只知道做些似是而非的詩,來做詩韻合解的奴隸,或講什麼八股文...
劉克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觀察就會有更多體會,他也曾說「一條路我不喜歡只走一次」,每本書都是歷經多時的探查才有的結晶,在台灣文壇上,他可說是當今最重要的自然寫手。責任編輯人:范孟軒
張愛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960、70年代先後由臺北皇冠出版社重新出版,且於1980年代暢銷海內外。張愛玲小說風格對台灣戰後文壇的小說流派影響深遠。電影劇本有由陳燕燕主演的《不了情》和《太太萬歲》。1967年,改編短篇小說《金鎖記》為《怨女》,又名《北地胭脂》。1968年,《十八春》的內容經過修改以後重新定名為《半生緣》,在《皇冠》雜誌、香港《星島晚報》進行連載。1991年,《張愛玲全集典藏版》由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出版。2004年2月,台灣皇冠文化集團在其50周年社慶之際,宣佈推出張愛玲的遺作《同學少年都不賤》,這本突然曝光的著作據稱是張愛玲...
村上春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裡風格有了相當大的轉變。1985年費時八個月完成之長篇小說《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出版,一舉拿下日本文壇大獎「谷崎潤一郎賞」,為日本二戰後首位青年得獎者。1986年起攜妻子在歐洲旅居三年,期中完成了日本近代文學史上銷量排名第一的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該作上下冊累積銷量達440萬本,讓村上的知名度在八十年代末達到最高峰,確立「八十年代文學旗手」之地位,並被譽為最能掌握都市人意識自我孤離與失落之作家。《挪威的森林》所帶來的高度關注與成功並未讓他感到愜意與喜悅,促使他打消了之前三年歐洲行返國後的久居日本念頭。追求良好寫作環境...
陸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就,在中國文學史上獲得了重要地位。他繼承併發摺了古典詩歌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優良傳統,在當時和後代的文壇上產生了深刻影響。有《渭南文集》、《劍南詩稿》、《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傳世。本文選其詩十一首:《遊山西村》、《劍門道中遇微雨》、《病起書懷》、《關山月》、《夜泊水村》、《書憤》、《臨安春雨初霽》、《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其二)》、《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沈園二首》、《示兒》;其詞五首:《卜算子》(驛外斷橋邊)、《夜遊宮》(雪曉清笳亂起)、《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鵲橋仙》(茅檐人靜)、《釵頭鳳》(紅酥手...
歸有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被稱為震川先生。嘉靖44 年,年60才中進士,授長興知縣。喜讀司馬遷、韓愈、歐陽修之文,反對當時文壇的模擬風氣。 著作著有震川先生文集、別集、文章指南。 觀點明代中葉, 文壇上出現了前後七子的復古運動,對掃除臺閣體的文風有相當作用。到嘉靖年間,已經流為盲目尊古傾向。王慎中、茅坤、唐順之等人起來抵制,提倡唐宋古文,被稱為唐宋派,實際上領導人是歸有光。他主張文章不要雕飾太甚,應當恬適自然。有人把歸有光與歐陽修相比,推崇他為明代第一散文大家。直到清代...
歐陽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007~1072)字永叔,晚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宋廬陵人(今江西省吉安縣)。工詩、詞、散文,所作文章,為世所重,是當時文壇領袖。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卒諡文忠。著有《新五代史》、《文忠集》、《六一詞》等,並與宋祁合修《新唐書》。也作「歐陽脩」。
心靈福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1072),字扑籜,晚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宋廬陵人。工詩、詞、散文,所作文章,為世所重,是當時文壇領袖。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卒諡文忠。
沈從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進入當地土著部隊辦理雜事,後任書記。1923年進入北京大學旁聽,同時練習寫作。沈從文20年代起蜚聲文壇,與詩人徐志摩、散文家周作人、雜文家魯迅齊名。沈以其小說創作著稱。1924年開始發表作品,並結識郁達夫、徐志摩、林宰平等人。1925年發表第一篇小說《福生》1926年出版第一個創作文集《鴨子》。同年底,沈從文在上海與胡也頻等自籌資金,創辦《人間》、《紅黑》雜誌,終因資金不足而停刊。1928年到1930年沈從文任教於上海中國公學,兼任《大公報》、《益事報》等文藝副刊主編;後曾先後在輔仁大學、國立青島大學(現中國海洋大學魚...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