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83.084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專心一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全神貫注,心無雜念。《荀子.性惡》:「今使塗之人伏術為學,專心一志,思索孰察,加日縣久,積善而不息,則通於神明,參於天地矣。」也作「專心一意」。
篝火狐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篝火,竹籠中置火;狐鳴,學狐狸叫聲。「篝火狐鳴」原指秦末陳勝欲舉事,故意篝火狐鳴,假託狐鬼之事,以發動群眾舉事。見《史記.卷四八.陳涉世家》。後比喻謀劃起事或謠言惑眾。如:「夜半深山篝火狐鳴,往往使人疑神疑鬼。」
變化無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變化很多,沒有一定規則。《莊子.天下》:「芴漠無形,變化無常,死與生與,天地並與,神明往與!」晉.僧肇《涅槃無名論.位體第三》:「動而逾寂,隱而彌彰,出幽入冥,變化無常。」
樂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樂書的篇章,指能入樂的詩詞。《禮記.曲禮下》:「喪復常,讀樂章。」唐.韓愈〈潮州刺史謝上表〉:「宜定樂章,以告神明。」
神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術士供奉神明,擺設祭品道具以便作法的所在。
迎神賽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民間在信奉的神明誕辰那天,沿途鳴鑼擊鼓,表演各種化裝遊藝節目或在廟口演戲,表演雜耍等以迎送神像的習俗。[例]每年一到迎神賽會,大批遊客湧向此地,常常造成交通癱瘓。
孝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感應章•第十六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長幼順,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雖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廟致敬,不忘親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廟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于四海,無所不通。《詩》雲:「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 事君章•第十七子曰:「君子之事上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詩》雲:「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孜孜不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君陳》昔周公師保萬民,民懷其德。往慎乃司,茲率厥常,懋昭周公之訓,惟民其乂。我聞曰:「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爾尚式時周公之猷訓,惟日孜孜,無敢逸豫。凡人未見聖,若不克見;既見聖,亦不克由聖。爾其戒哉!爾惟風,下民惟草。圖厥政,莫或不艱。有廢有興,出入自爾師虞,庶言同則繹。」
愚夫愚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普通的老百姓。泛稱無知的男女。《書經.五子之歌》:「予視天下愚夫愚婦,一能勝予。」《鏡花緣》第一二回:「此是僧尼誘人上門之語,而愚夫愚婦無知,莫不奉為神明。」
感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人以精誠感動神明神明自然會回應人。《漢書.卷二五.郊祀志下》:「皆有神祇感應,然後營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