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3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統整科學教育(美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統整科學教育也稱統整科學教育聯盟(Federation for Unified Science Education, FUSE),為一九七○年代科學課程改革運動時的產物之一,由俄亥俄州立大學(Ohio State University)的沙瓦特(Victer M. Showalter)及湯姆生(Babarra Thomson)二位教授共同主持,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資助經費。
該課程的理念為中、小學的科學不應分物理、化學、生物、地球科學等學門,而且每位老師應有能力針對他們學校的地區特性及學生的特質設計科學課程。 統整科學教育是以概念(concept)、過程... |
中國科學技術館(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科學技術館是大陸地區第一座國家級科學技術館,館址設在北京。全館分二期建設,占地面積七點一萬平方公尺。一九八八年九月一期工程建成後正式開館。該館以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為宗旨,貫徹「經濟建設要依靠科學技術、科學技術要面向經濟建設」的方針,具有展覽教育、培訓教育、科學實驗等多種功能,對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開發智力、激發創新精神以及促進中國科技事業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該館一層展廳舉辦有關中國科技的短期展覽;二、三層為常設的現代科技展覽,分電磁,力、熱,聲學,光學,機械,人體反應角,核技術,信息技術等展區。展品設計形象生動,注重科學性、知識性與趣味性,並鼓勵參觀者親自動手,參...
|
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法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國的國家科學研究中心,設立於一九三九年,係一公立的科學研究機構,隸屬於科技部(或高等教育與科技部)。其設立宗旨為保持法國基礎科學之處於最優實力狀態,其任務有五:(1)從事研究計畫之評鑑、執行與委辦,以促成科技發展以及國家社經文化進步;(2)致力研究成果的應用,以發揮科技之價值;(3)投注科技資訊之建立,並促進法文在科技上的使用;(4)協助研究人才的培育,尤其透過計畫執行的「從研究中培育」之方式;(5)參與國家及國際科技發展現勢與演變趨向之分析,以協助國家科技政策之擬訂。
該中心目前是歐洲最大的科研機構,設置有一千三百七十所實驗室,聘雇二萬六千六百多位員工,其中研究人員一萬一... |
個別化科學教學系統(美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別化科學教學系統」是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Florida State University)在一九七○年代,為將來不準備主修自然科學的高中學生所發展的科學課程。此項課程計畫的主持人為柏克曼(Ernest Burkman)博士,其亦是「中級科學課程研究」(Intermediate Science Curriculum Study, ISCS)計畫的主持人。
此項課程發展計畫之理念,主要是有鑑於在一九六○年代所發展的新科學課程,特別強調科學過程技能的培養,雖然對培養未來的科學家略有幫助,但是,卻也由於教材內容較為艱難,也較缺乏彈性,使得將來不擬主修科學的學生,視科學為畏途,而... |
科學內容知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科學內容知識」乃指科學教師必須具備之科學知識、科學本質、科學方法與科學態度等。科學可以幫助人類了解自然世界及其本質,因此,科學教師在教導學生學習科學時,除了各個科學學科內容的主要概念外,對於科學的本質、科學方法及科學態度也應同時加以傳授。
科學的發展是一個不斷循環的過程,科學家會藉由各種不同的策略來了解與探究自然界的現象,而透過新舊知識的更替,科學才得以不斷進步。為了教導學生了解科學發展的過程,科學教師必須具備各種科學研究方法的經驗,而科學方法的主要概念,例如因果關係、系統分析、動態平衡、改變與演化等,都是科學教師必須具備且應教授給學生之科學方法的知識,欲使學生利用科學方法... |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教育(臺灣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灣地區的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的正規教育分為4級,即學士、碩士、博士及不授予學位的3年制專科教育。圖書館學的學士教育始於民國44年(1955)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設立的圖書館學組,其後國立臺灣大學(1961)、輔仁大學(1970)及淡江大學(1971)分別成立圖書館學系及教育資料科學系。碩士教育始於1980年臺大圖書館學系設立的碩士班,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系則於1991奉准設立研究所碩士班,輔大於1994年改為圖書資訊系,並設立碩士班。博士班於1989年在臺大圖書館學研究所設立,也是迄1993年為止臺灣地區唯一的圖書館學博士班。世界新聞專科學校於1964年設立圖書資料科,招收日夜間部...
|
形式科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式科學是指探討對象存有時所具有的一般形式,並將由此所掌握的知識,作為預測對象的法則。因此可知是受了自然科學典範的影響。可藉康德(Immanuel Kant)對於形式的觀點,確切的來說明。
康德在論述知識之可能性時,即提到其形式條件。他認為知識源於經驗,但成於認知主體。而主體由於在感性的層次上具有認知形式,亦即能開展出時間、空間的感性認知形式,所以能整理直觀經驗中的繁雜,將繁雜形成具有抽象性質的觀念後,經過知性的範疇作用,成為井然有序的知識。以上的時間、空間、乃至於範疇,均是知識之所以可能的形式。在康德的學說中是認知主體認知時的必要條件,稱為形式。形式在此即具有抽離於一切個別... |
中級科學課程研究(美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級科學課程研究」是在一九六六年,美國佛羅里達卅立大學(Florida State University)的柏克曼教授(Ernest Burkman),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NSF)的經費支助下,所發展之以學生活動為中心的科學課程,其適用對象為初中階段七至九年級的學生;在一九七○年代,是美國最盛行的初中科學課程之一。
「中級科學課程研究」的課程發展是基於下列四個理念,即: 1.初中階段的科學教育應該以通識教育(general education)為核心來設計,讓學生對其日常生活所面臨的事物、問題,能有基本的...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位於臺中市館前路,是行政院於民國六十六年(1977)九月公布的國家十二項建設文化建設計畫中三座科學博物館最先實現的一座。自民國七十年設立籌備處起,至民國八十二年對外開放止,歷經十二年餘建館完成。該館的規模宏大,包含的內容亦廣,符合國際上重要科學博物館的水準,以發揮科學博物館的社教功能為職志。該館的設立目標有二:(1)闡明自然科學之原理與現象,啟發社會大眾對科學之關懷與興趣,協助各級學校達成其教育目標,進而為自然科學的長期發展建立基礎;(2)收集全國代表性之自然物標本及其相關資料(包括人類學遺物),以供典藏、研究,並為展示及教育之用。故該館之主要功能為蒐藏、研究、展示及教育...
|
[一九五九年年鑑第一部分-科學教育的省思](美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九五九年年鑑第一部分-科學教育的省思]由巴納德(J.D. Bamard)為首之委員會負責撰寫,美國國家教育研究學會(The 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Education)於一九六○年出版。由於一九五七年蘇聯成功的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美國考量國家安全、經濟穩定、公眾利益及自由社會之維持皆與科學的發展和應用有密切關係,加上世界工業化的趨勢,因而引發科學教育改革之浪潮。此年鑑主要就美國公立學校的科學教育概況、科學教學的目標、科學課程的發展、科學教育的評鑑與督導、科學師資培育、科學教育的議題與研究方向等方面做一省思並提出建言。其要旨如下:
1...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