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事與心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事與願違」之典源,提供參考。 #三國魏.嵇康〈幽憤〉詩(據《文選.卷二三.詩》引)1>嗟2>我憤歎,曾莫能儔3>!事與願違,遘4>茲淹留5>。窮達有命,亦又何求!古人有言,善莫近名。奉時恭默,咎悔不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卷下》。 (2) 嗟:音ㄐ|ㄝ,表示感傷、哀痛的歎詞。 (3) 儔:音ㄔㄡˊ,匹敵、相比。 (4) 遘:音ㄍㄡˋ,遇見、遭遇。 (5) 淹留:久留。指身陷囹圄。〔參考資料〕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卷下》昔有天羅國王有一太子,欲登王位,一名班足太子,為外道羅陀師受教,應取千王頭以祭家神。自登其位,已得九百九十九王,少一王...
香象絕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悟道精深,或稱讚文章寫得精闢、透澈。參見「香象渡河」條。明.袁宗道〈雜說類〉:「至如般若緣深,靈根夙植,伽陵破卵,香象絕流。」
支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支婁迦讖之縮稱。生卒年不詳。月支國人,在東漢桓帝末年到洛陽,於漢靈帝時翻譯道行般若經、兜沙經等,是最早將大乘佛教傳入中國的西域高僧。
六祖壇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典籍。為記載中國佛教禪宗六祖慧能的事跡和語錄。一卷,五十七節,不分品目。但由於現存的版本和寫本間差異頗多,故其原貌如何已不可知。一般以敦煌寫本題名《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慧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為最古本。此外尚有日本興聖寺本、曹溪原本和元僧宗寶改編本。諸本中以宗寶的改編本流行最廣。
華嚴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全稱為「大方廣佛華嚴經」。是由一些小部經,逐漸發展成的大部經典。漢譯本有三:一、東晉佛陀跋陀羅譯,六十卷本。二、唐實叉難陀譯,八十卷本。三、唐般若譯,四十卷本。是中國華嚴宗和法相宗據以立宗的經典之一。
法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指一切現象的本質或真實性。梵語dharmatā的意譯。南朝齊.周顒〈答張融書難門律〉:「般若所觀,照窮法性。」《西遊記》第二回:「弟子近來法性頗通,根源亦漸堅固矣。」也稱為「真如」、「實相」。
肇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佛教典籍,後秦僧肇著,一卷。現行的本子,除卷首載的宗本義外,內容包括〈物不遷論〉、〈不真空論〉、〈般若無知論〉、〈涅槃無名論〉四篇。本書多處表現魏晉南北朝時期,以老莊理解佛教思想的特質,在中國佛教發展上具有重大的意義。
斯陀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修行者入聖道果位之一。為聲聞乘的第二果。證到此果位者,只需再來此世間一次,便可證得解脫。斯陀含可分為斯陀含向和斯陀含果。斯陀含向是已證初果正趨向斯陀含果的境界。《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
法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僧侶。南朝梁.武帝〈金剛般若懺文〉:「恆沙眾生,皆為法侶。」
事與志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事與願違」之典源,提供參考。 #三國魏.嵇康〈幽憤〉詩(據《文選.卷二三.詩》引)1>嗟2>我憤歎,曾莫能儔3>!事與願違,遘4>茲淹留5>。窮達有命,亦又何求!古人有言,善莫近名。奉時恭默,咎悔不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卷下》。 (2) 嗟:音ㄐ|ㄝ,表示感傷、哀痛的歎詞。 (3) 儔:音ㄔㄡˊ,匹敵、相比。 (4) 遘:音ㄍㄡˋ,遇見、遭遇。 (5) 淹留:久留。指身陷囹圄。〔參考資料〕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卷下》昔有天羅國王有一太子,欲登王位,一名班足太子,為外道羅陀師受教,應取千王頭以祭家神。自登其位,已得九百九十九王,少一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