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枯樹逢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334∼416),俗姓賈,東晉雁門樓煩人。初學儒家、老、莊,二十一歲往太行恆山參見道安,聽講《般若經》,遂從而出家。後入廬山住東林寺,領眾修道。善於般若,並兼倡阿毗曇、戒律、禪法。因此中觀、戒律、禪、教及關中勝義,都仗慧遠而流播南方。曾與劉遺民等人,在阿彌陀像前立誓,共期往生淨土,故後世淨土宗尊為初祖。著名弟子有慧觀、僧濟、法安等,另有雷次宗傳其禮學。 (2) 由:通「猶」。
竺道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經。他的頓悟成佛之說,在南北朝初期曾風行一時。  竺道生是涅盤思想的追隨者、倡導者,他融彙毗曇學、般若學和涅盤學三者來發揮其涅盤佛性思想,時人稱其為“涅盤聖”。   著作道生的著作,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佛經義疏,有《維摩經義疏》、《妙法蓮華經疏》、《泥洹經義疏》、《小品經義疏》等四部。其中僅《妙法蓮華經疏》尚存,其餘均佚。另一類為佛教哲學論文,有〈善不受報論〉、〈佛無淨土論〉、〈應有緣論〉、〈頓悟成佛論〉、〈佛性當有論〉、〈法身無色論〉、〈二諦論〉等七部。 思想觀點竺道生最有影響的思想就是佛性論,和以此為依據的頓悟論...
小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書名。佛教典籍。《小品般若波羅蜜經》的略稱。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殷中軍讀小品,下二百籤,皆是精微,世之幽滯。」
空即是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空,即空性。指沒有實體的特性。色,指物質現象。空即是色指現象是空性的顯現。就像藍天是虛空的顯現,但若飛上藍天想找出虛空的原貌,則什麼也沒看到。《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一行三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修行者的一種修行境界。修行者先是專心唸一佛名,然後是生起諸佛的心境,進而知道離心無佛,將心繫緣法界,安住在一切平等,沒有障礙,沒有形相的襌定境界。《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下》:「法界一相,繫緣法界,是名『一行三昧』。」
鳩摩羅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生卒年不詳。為梵語kumārajiva的音譯,義為童壽。中國佛教史上四大譯經家之一。父籍天竺,而鳩摩羅什則生於西域的龜茲國(今新疆庫車一帶)。七歲隨母親出家。博讀大、小乘經論,名聞西域諸國。秦弘始三年姚興派人迎入長安,翻譯佛典。共譯出《大品般若經》、《維摩詰經》、《妙法蓮華經》、《金剛經》、《大智度論》、《中論》、《百論》、《成實論》等三十五部二百九十四卷。他的成就,不僅在於系統的介紹般若、中觀之學,在翻譯上更一改過去滯文格義的現象,辭理圓通,使中土誦習者易於接受理解,開闢後來宗派的義海。弟子多達三千人,著名者數十人,其中以僧肇、僧叡、道融、道生最著,稱「什門四聖」。著作不多且多亡佚,有《十喻詩》、《通三世論等傳世》。簡稱為「羅」、「什」。
瞿然起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僧,西元334∼416。俗姓賈,雁門樓煩人。初學儒家、老、莊,二十一歲往太行恆山參見道安大師,聽講《般若經》,遂從而出家。後入廬山住東林寺,領眾修道。善於般若,並兼倡阿毗曇、戒律、禪法。因此中觀、戒律、禪、教及關中勝義,都仗慧遠而流播南方。曾與劉遺民等人,在阿彌陀像前立誓,共期往生淨土,故後世淨土宗尊為初祖。著名弟子有慧觀、僧濟、法安等,另有雷次宗傳其禮學。 (2) 桑榆之光:日落時從桑、榆樹梢上射出的餘暉,比喻人的晚年。 (3) 朝陽:早晨的太陽。朝,音ㄓㄠ。 (4) 高足:古稱最上等的良馬,後用作對他人弟子的美稱。 (5) 肅然增敬:莊嚴地增加了恭敬之心。肅然,莊嚴恭敬地。
僧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入其門下,即受鳩摩羅什的贊賞,並隨之協定經論。僧肇精通玄理,又能親炙西域佛學大師鳩摩羅什,故精通般若空義,史稱「解空第一」。 著述僧肇精通維摩經與涅盤經,所著有《註維摩經》、所作〈物不遷論〉、〈不真空論〉、〈般若無知論〉世稱《肇論》,皆為佛學史上的傑作。見吳臻《中國思想史概論》台北:鼎茂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96年10月
禪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靜慮或思惟修。梵語dhyāna的音譯。指修行者高度集中精神,緣一對象或主題作思惟而達到定,這個過程稱為「禪那」。禪那按修習層次共分成四種,稱為「四禪」或「四靜慮」。在中國,禪那通常和定沒什麼區別,合為「禪定」一詞。《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三:「須菩提言:『般若波羅蜜是法無所有,不可得;禪那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羼提波羅蜜、尸羅波羅密、檀那波羅蜜是法無所有,不可得。』」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五下.滇遊日記三》:「師獨留正殿,無具無龕,澈夜禪那不休。」
悚然起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僧,西元334∼416。俗姓賈,雁門樓煩人。初學儒家、老、莊,二十一歲往太行恆山參見道安大師,聽講《般若經》,遂從而出家。後入廬山住東林寺,領眾修道。善於般若,並兼倡阿毗曇、戒律、禪法。因此中觀、戒律、禪、教及關中勝義,都仗慧遠而流播南方。曾與劉遺民等人,在阿彌陀像前立誓,共期往生淨土,故後世淨土宗尊為初祖。著名弟子有慧觀、僧濟、法安等,另有雷次宗傳其禮學。 (2) 桑榆之光:日落時從桑、榆樹梢上射出的餘暉,比喻人的晚年。 (3) 朝陽:早晨的太陽。朝,音ㄓㄠ。 (4) 高足:古稱最上等的良馬,後用作對他人弟子的美稱。 (5) 肅然增敬:莊嚴地增加了恭敬之心。肅然,莊嚴恭敬地。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