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轉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上指原先的生命結束,再投生成另一個新的生命體。《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五○六:「若此世界火劫、水劫、風劫起時,彼匱法業猶未盡故,死已轉生他方世界,與此同類大地獄中。」
全真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金代,道士王重陽創立的宗教。主張儒、道、釋三教合一,其教義勸人誦讀儒教的《孝經》、佛教的《般若心經》和道教的《道德清淨經》,以返其真,故稱。元明時極為盛行。
金剛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典籍。一卷。全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有六種漢譯本,以鳩摩羅什譯本最流行。內容主要在闡明般若空義。在般若經典中,其流行程度僅次於般若心經。禪宗從五祖弘忍以來特別重視此經。本經除漢譯本外,尚有梵文本和藏譯本傳世。中、日注疏數百種。
隨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因認同他人某種行為,而生起愉悅、讚許的心,佛教稱為「隨喜」。唐.般若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卷四○:「十方三世一切聲聞及辟支佛、有學、無學所有功德,我皆隨喜。」
一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教用語:(1)指一口氣的時間。往生淨土決疑行願二門:「稱阿彌陀佛盡一氣為一念。」(2)指心念活動最短的時間。《仁王般若波羅蜜經.卷上》:「九十剎那為一念,一念中一剎那經九百生滅。」
大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教指卷數較多或最主要的經典。如在淨土三部中,《無量壽經》是大經;天台宗以《大般涅槃經》是大經。般若經中,以《摩訶般若經》為大經。南朝陳.徐陵〈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大經所說,當轉法輪;大品之言,皆紹尊位。」
志與願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事與願違」之典源,提供參考。 #三國魏.嵇康〈幽憤〉詩(據《文選.卷二三.詩》引)1>嗟2>我憤歎,曾莫能儔3>!事與願違,遘4>茲淹留5>。窮達有命,亦又何求!古人有言,善莫近名。奉時恭默,咎悔不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卷下》。 (2) 嗟:音ㄐ|ㄝ,表示感傷、哀痛的歎詞。 (3) 儔:音ㄔㄡˊ,匹敵、相比。 (4) 遘:音ㄍㄡˋ,遇見、遭遇。 (5) 淹留:久留。指身陷囹圄。〔參考資料〕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卷下》昔有天羅國王有一太子,欲登王位,一名班足太子,為外道羅陀師受教,應取千王頭以祭家神。自登其位,已得九百九十九王,少一王...
七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佛經中指七種珍貴的寶物,說法不一,如般若經指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琥珀、珊瑚為「七寶」。阿彌陀經則以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玻璃、赤珠為「七寶」。
肅然增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僧,西元334∼416。俗姓賈,雁門樓煩人。初學儒家、老、莊,二十一歲往太行恆山參見道安大師,聽講《般若經》,遂從而出家。後入廬山住東林寺,領眾修道。善於般若,並兼倡阿毗曇、戒律、禪法。因此中觀、戒律、禪、教及關中勝義,都仗慧遠而流播南方。曾與劉遺民等人,在阿彌陀像前立誓,共期往生淨土,故後世淨土宗尊為初祖。著名弟子有慧觀、僧濟、法安等,另有雷次宗傳其禮學。 (2) 桑榆之光:日落時從桑、榆樹梢上射出的餘暉,比喻人的晚年。 (3) 朝陽:早晨的太陽。朝,音ㄓㄠ。 (4) 高足:古稱最上等的良馬,後用作對他人弟子的美稱。 (5) 肅然增敬:莊嚴地增加了恭敬之心。肅然,莊嚴恭敬地。
唯識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典籍,一卷。世親著。主張沒有客觀的外境和對象,一切的現象只是心識的變現之唯識思想。在漢譯本有三種,唯識論是後魏瞿曇般若流支譯本之名。此外尚有南朝陳真諦所譯大乘唯識論以及唐玄奘所譯唯識二十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