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57.407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眾生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指認為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並且能清楚的區分自身和外在現象的這種概念。《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世尊!一切眾生相即是非相,何以故,如來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
聲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教謂研究語言的學問。《悉曇字記》:「梵僧自云:『少字學於先師般若瞿沙,聲明文轍將盡微致。』」
世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佛教用語:(1)古印度人的宇宙觀,指以須彌山為中心,同一個日、月所照的四天下為一世界。《大正藏.般若部.後秦.鳩摩羅什譯.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一○.法稱品》:「世尊!般若波羅蜜為大利益如是,於三千大千世界中能作佛事。」(2)指一尊佛所教化的國土。清.錢謙益〈募修開元寺萬佛閣疏文〉:「華嚴世界,湧現於閻浮提,何其盛也。」
具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備。唐.慧能《六祖壇經.般若品》:「三世諸佛、十二部經,在人性中本自具有。」
薜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餓鬼。譯自胡語。佛教六道之一。這類眾生由於過去世所造的惡業,招致投生為餓鬼,常處在極度飢餓的狀態。《放光般若經》卷三:「我當為泥犁、薜荔中罪人所受苦痛,我當為眾生代受無央數劫苦痛。」也稱為「餓鬼」。
聖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佛教稱見道位以上的修行人,相對輪迴中的凡夫而言。《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二三:「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住五陰,如夢、如響、如影、如焰、如幻、如化,能具足無相尸羅波羅蜜,具足戒不缺、不破、不雜、不著,聖人所讚。」
禪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禪宗中國佛教,自入隋唐以後,即由承受印度的佛教,而演變成為純粹中國的佛教。在這丕變的時期,各種不同的宗派,便紛紛引經據典而告成立。禪宗與淨土,隋唐時代便應運而起的。自達摩西來,主倡「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客塵障故」的教說,禪宗即流行於北中國,其後逐漸由北至南,傳至唐代六祖慧能,體般若遣相之旨,提倡直指心性,不立文字,於是宗風大變。門下發展分立為臨濟、曹洞、法眼、溈仰、雲門五宗,禪宗至此而稱鼎盛。宋以後,佛教大小各宗相繼衰落殘破,唯禪宗非但不為所動,且普遍地深入民間,這在中國佛教史上,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一頁。
魅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美貌或媚態來迷惑人。如:「在古代傳說中,狐仙往往有魅惑人心的本事。」
滅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指滅煩惱、度苦海。亦指僧人死亡。《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也作「圓寂」。
道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晉一位高僧的法號。俗姓魏。常山扶柳縣(今河北省冀縣境內)人。早年出家,因形貌黑醜,不為剃度師所重視,後受知於佛圖澄,曾代佛圖澄說法,贏得「漆道人,驚四鄰」的美譽。佛圖澄死後才離開鄴都,而下襄陽,創檀溪寺,齋講不倦,成為當時佛教界的典範。孝武帝太元四年苻堅攻下襄陽,延請道安住長安,這時他已六十七歲。在長安七、八年間,領導翻譯講經說法。他在佛法中,以《般若學》用功最力,在當時是最接近般若義的一家。著有《光讚析中解》、《放光般若析疑準》、《空性論》等。其中尤以綜理眾經目錄、對了解譯經史的貢獻最大。主張僧侶應以釋為姓,也獲得後世僧眾的遵循。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