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淺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淺薄的見解。《史記.卷一.五帝本紀》:「非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固難為淺見道也。」《三國演義》第四三回:「我一時淺見,幾誤大事。」
顧炎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四處躲藏,一直到西元一六六九年,才在荒僻的山野定居下來,專心著述。他在儒家思想方面,提出了極為精闢的見解。清初學術界的「三先生」,不僅是反清的愛國志士,更是一代大儒,他們輝煌的學術成就,對後世造成極大的影響。
一家之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成體系的獨特見解。《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宋.陸游〈賀黃樞密啟〉:「凜然一家之言,發乎千載之閟。」也作「一家之論」、「一家之學」、「一家之說」、「一家言」。
辭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考賦”制度關係甚密,並由此顯示出辭賦在各個時代既相承又異趣的藝術風貌。探考辭賦之源,有四種代表性見解:一、《詩經》說,班固《漢志》“不歌而誦謂之賦”,《兩都賦序》“賦者,古《詩》之流也”,後人視為詩源說典範。二、《詩經》《楚辭》說,劉勰《文心雕龍詮賦》謂賦“受命於詩人,拓宇於楚辭”,堪稱代表。三、《詩》《騷》“諸子”說,此論以清人章學誠《校讎通義漢志詩賦第十五》“古之賦家者流,原本詩、騷,出入戰國諸子”、《文史通義詩教下》謂漢賦乃“縱橫之派別,而兼諸子之餘風”之說法最明豁。四、“隱語”說,如朱光潛謂“賦即源於隱”。前...
入室操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三傳」。漢以後的學者也有對「春秋三傳」進行注疏、考證,並比較它們的優缺點,寫成論著,發表不同的見解。何休是當時的經學大家,他對公羊《春秋》特別有興趣,精研之後,寫了《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癈疾》三書,闡述自己的見解,他認為「春秋三傳」中《公羊》最正確,而《左氏》、《穀梁》都有重大的缺失。當時另一個經學大家鄭玄看了之後,針對何休論點之缺失,也寫了《發墨守》、《鍼膏肓》、《起癈疾》三書來反駁。何休讀完後,發現鄭玄完全是利用自己文章裡的論點來反駁自己,並且很有道理,不禁感慨地說:「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意思是指鄭玄就像是進了我的房間,拿著我的矛向我進攻啊!後來「入室操戈」這...
見仁見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為儒家的重要典籍。《易經》的內容充滿神祕的色彩,理念幽微莫測,由宇宙運行乃至人事生滅,都有極精辟的見解。在所引典源《易經.繫辭上》中,解釋了生成天地萬物的「道」,說︰「陰陽的相反相生,生成了宇宙萬物,這就是道。承繼陰陽之道而生成萬物的就是善,而成就萬物的就是天命之性,也就是仁義道德。有仁德的人見到此道,就認為是仁;有智慧的人體會此道,就認為是智。百姓雖然日常受用此道,卻不知曉。因此君子之道雖然涵蓋萬有,知道的人卻很少啊!」後來「見仁見智」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對同一件事,每個人看法各異。
王鼎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當時皆言人所未言。所作論述深入淺出、化難為易,可讀性高,雅俗共賞。由於長年浸潤,對文學有若干獨到的見解,發為隨筆、雜感、書評、劇評,對同時代的人多所啟發。 著作*散文《人生觀察》文星書店 1965年,大林出版社 1970年;1989年《人生觀察》《長短調》兩書精華集為一冊,仍以《人生觀察》為名,水牛出版社《長短調》文星書店 1965年,大林出版社 1969年《世事與棋》驚聲文物供應社 1969年《情人眼》(又名《情話》)大林出版社 1970年,作者自印 1990年《王鼎鈞自選集》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1975年《開放的人生...
談何容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了三年官,既沒有對國事有什麼建議,也沒有讚揚國君的功業。吳王覺得很奇怪,就問他說:「先生如有高明的見解而不說,就是不忠;如果講了建議我不採納,就是我不明。先生什麼都不說,難道是認為我昏庸不明嗎?」非有先生連連作揖,還是不開口。吳王說:「希望先生有什麼建議直說無妨,我一定振作精神去接收您的建言。」非有先生說:「作為臣子的要向君主進言,真是『談何容易』啊!言談有的看起來不順眼,聽起來不順耳,心中也有所乖違,但是卻有益於身心品節的修為;有的看起來喜歡,聽起來順耳,心裡也感到快意,但是卻使行為有所敗壞。所以不是明王賢主,又怎能聽清楚?」東方朔藉著這篇文章,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心情。後來「談何容易」被用...
英雄所見略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三國志.卷三七.蜀書.龐統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備歎息曰:『孤時危急,當有所求,故不得不往,殆不免周瑜之手!天下智謀之士,所見略同耳。』」指傑出人物的見解大致相同。《孽海花》第一一回:「你們聽這番議論,不是與劍雲的議論,倒不謀而合的。英雄所見略同,只見這裡頭是有這麼一個道理,不盡荒唐的!」
別出機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自出機杼」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機杼」原指織布機,後世引申為詩文的組織和構思。根據《魏書.卷八二.祖瑩列傳》記載,祖瑩從小就好學喜歡讀書,而且日夜不休,即使被父母禁止,還是趁著夜晚家人睡著後偷偷地繼續讀書。他尤其喜愛寫文章,長大後以擅長文學而受到朝廷重用,他常對人說:「文章須自出機杼,成一家風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大意是說:文章的構思、見解,要能獨創新意,就像用不同於別人的織布機,織出不同於別人花紋的布料一樣,有自己的風格,才能不落俗套。祖瑩說這段話的主要用意,其實是在諷刺那些愛剽竊別人文章的人。後來「自出機杼」被用來比喻獨創新意、風格。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