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2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驚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中埋於天山的陰谷,共十二種,管中充滿盧灰,用竹衣(竹子內的薄膜)貼上,冬至一陽生之時,最長管子的灰噴出,發出聲響,每月一次,由黃鐘、大呂、太簇、夾鐘、姑洗、中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宮、無射、應鐘十二種聲響組成。(註1)二月為卯月、卦象為內為乾、外為震、震是雷、此時雷聲大壯,是因二月是大壯卦、此時節氣恰好為驚蟄與春分。而此兩節氣,律呂所發之聲也正為夾鐘之音。 性質「驚蟄」屬於正節氣,西漢<<淮南子.天文訓>>始有二十四節氣完整的記載,制立春為陰曆正月節(節氣),雨水為正月中(中氣),以此類推。...
不脛而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脛,小腿。不脛而走指不用腿也能去,比喻事物不用推廣,也能迅速傳播。清.趙翼《甌北詩話.卷四.白香山詩》:「是以不脛而走,傳天下。」也作「無脛而行」。
明察秋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堆木柴,是因為不肯去做,而非做不到。現在人民生活困苦,朝不保夕,是因為大王您不肯行仁義之道,讓恩澤及百姓,而非大王您做不到啊!」後來「明察秋毫」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能洞察一切,能看到極細微的地方。
尷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處境困窘或事情棘手,難以應付。元.王伯成〈哨.過隙駒難留時暫套〉:「謾贏得此身良苦,家私分外,活計尷尬。」《水滸傳》第一六回:「前日行的須是好地面,如今正是尷尬去處。」
比比皆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張儀是戰國時代有名的謀士,《戰國策.秦策一》裡記載他遊說秦惠王,向秦王分析當時的國際情勢,提出自己的連橫政策,以打破六國合縱之約,進而統一天下。他認為六國普國庫空虛,賞罰不明,以致軍民到了戰場上,看到敵人都四處逃散,然後怪罪人民不能效忠。其實這都是制度上的不公,賞罰不明確所造成的。而秦國制度完備,信賞必罰,人民「聞戰頓足徒裼,犯白刃,蹈煨炭,斷死於前者比是也」,意謂:人民都勇於赴死,為國家效命,不怕刀槍火炭,斷然戰死沙場之人「比比是也」。因此,秦國有實力併吞六國,只要政策得當。就用「比肩」來表示很多。後來「比比皆是」這個成語就從「比是也」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到處都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斜的古字。即斜行,迂迴曲折著走路。《孟子.離婁下》:「蚤起,施從良人之所之,國中無與立談者。」漢.趙岐.注:「施者,邪施而行,不欲使良人覺也。」
矜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謹慎言行,拘謹而不自然。《晉書.卷八○.王羲之傳》:「門生歸,謂鑒曰:『王氏諸少並佳,然聞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東床,坦腹食,獨若不聞。』」南朝宋.鮑照〈答客〉詩:「愛賞好越,放縱少矜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來回的走。《金瓶梅》第二回:「這婆子正開門,在茶局子裡整理茶鍋,張見西門慶踅過幾。」《老殘遊記》第二回:「搖著串鈴滿街踅了一趟,虛應一應故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普及、及。《國語.魯語》:「小賜不咸,獨恭不優。」
痛定思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紅樓夢》第八二回:「又想夢中光景,無倚無靠,再真把寶玉死了那可怎麼樣好!一時痛定思痛,神魂俱亂。又哭了一回,身微微的出了一點兒汗。扎掙起來,把外罩大襖脫了,叫紫鵑蓋好了被窩,又躺下去。」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