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9.29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奚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何如。《墨子.法儀》:「法不仁不可以為法,當皆法其君奚若?」《東周列國志》第一○一回:「然則今王之信任忠良,惇厚故舊,視秦孝公、楚悼王奚若?」也作「奚如」、「奚似」。
矢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造箭的人。《周禮.冬官.考工記.矢人》:「矢人為矢,鍭矢參分,笰矢參分,一在前,二在後。」《孟子.公孫丑上》:「矢人豈不仁於函人哉?矢人惟恐不傷人,函人惟恐傷人。」
貪殘酷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貪婪殘酷,凶暴不仁。《三國演義》第二二回:「歷觀載籍,無道之臣,貪殘酷烈,於操為甚!」
心宰理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夫君子之居喪3>,食旨4>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三國志.卷九.魏書.諸夏侯曹傳.夏侯玄》。 (2) 女:音ㄖㄨˇ,同「汝」。你。 (3) 居喪:居父母之喪。 (4) 食旨:吃美味的食物。 〔參考資料〕 《三國志.卷九.魏書.諸夏侯曹傳.夏侯玄》中正則唯考其行跡,別其高下,審定輩類,勿使升降。臺閣總之,如其所簡,或有參錯,則其責負自在有司。官長所第,中正輩擬,比隨次率而用之,如其不稱,責負在外。然則內外相參,得失有所...
悅目賞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來愉悅心志。所以一個君子衣冠端正,人民的眼目就會愉悅;談吐得體,人民的耳朵就會愉悅;實行仁義,去除不仁的行為,人民的心志就會愉悅。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賞心悅目」,用來形容情景美好,使心目都感到快樂舒暢。
吠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狗對堯吠叫。語出《戰國策.齊策六》:「跖之狗吠堯,非貴跖而賤堯也,狗固吠非其主也。」比喻聽主人的指使。《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蹠之狗吠堯,堯非不仁,狗因吠非其主。」
無適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想退兵,但是臣子伍參力主迎戰,並分析敵情說:「晉國的執政者是新上任的,不能發布號令。他的副手先縠剛愎不仁,不肯聽從命令。晉軍的三個統帥無法專權行事,想聽命又沒有上司下令,如此一來,大軍該聽誰的命令才好呢?所以這次戰役,晉軍必敗。」「無所適從」在此亦為不知聽從誰才好的意思。後來「無所適從」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但多用來比喻處理一件事卻不知如何是好。
秋毫不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又《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列傳》 亦載,韓信被劉邦任命為大將軍後,分析楚漢兩軍形勢,認為和項羽的殘暴不仁相較,劉邦進入關中後,軍紀嚴明,連秋毫般細微的事物都不敢傷害,並廢除秦國的苛法,只和百姓約法三章,所以秦民都希望劉邦成為秦王。後來「秋毫無犯」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對任何東西都不侵犯,絲毫都不取用。
按兵不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按兵不動」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荀子,名況,戰國時趙人。學說本於孔子,主張禮治而倡性惡之說。在〈王制〉篇中,主要闡述成就聖王的制度、管理天下的方法,以及導致國家興亡的緣由,以供君王作為借鏡。典源節錄的這一段,荀子主張:國家富足強盛時,要採取中立的態度,不要為了合縱連橫這類的外交事宜而有所偏私,並停止軍事行動,在一旁等候觀看那些殘暴不仁的國家彼此爭鬥即可。後來「按兵不動」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暫時不採取行動。
未知適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想退兵,但是臣子伍參力主迎戰,並分析敵情說:「晉國的執政者是新上任的,不能發布號令。他的副手先縠剛愎不仁,不肯聽從命令。晉軍的三個統帥無法專權行事,想聽命又沒有上司下令,如此一來,大軍該聽誰的命令才好呢?所以這次戰役,晉軍必敗。」「無所適從」在此亦為不知聽從誰才好的意思。後來「無所適從」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但多用來比喻處理一件事卻不知如何是好。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