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83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吳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才”的才女謝道韞,改作男兒裝,在書齋展玩自繪的男裝小影。 吳藻塑造的女扮男裝的謝道韞這一形象,逾越了當時社會中的性別界限,背離了當時傳統文化中的女子形象,表達了強烈地參與社會生活的願望,表現了朦朧的女性解放意識,代表了廣大女性的心聲。 她的老師陳文述曾勸其修道,並贈以法名“來鶴”。 在老師的鼓勵下,自丈夫去世之後,吳藻告別了以往的生活,決定一心學佛參禪。 從此,才三十餘歲的吳藻移居嘉興南湖,築“香南雪北廬”,與古城野水為伴,歸於那種青燈古佛的境...
了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直捷了當的話。《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八:「你是個曉事人,定要人說個了話。」
聯結論者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置,而是分散在許多的位置,透過複雜的神經路徑相聯結。然而,聯結論對教學和學習的涵義並不明確。其直截了當的應用是,要更強調以經驗為基礎的教來,而不再強調規則的教學(如文法或算術規則)。不過這個陣營的研究者態度謹慎;他們只是認為聯結者模式對以規則為基礎的教學的確佔有一席之地。 關鍵字中文: 聯結論者模式英文: Joint conclusion by mode 參考書目Robert E. Slavin(2005)。教育心理學,頁218-219。台灣培生教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風雨飄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風雨飄搖」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風雨飄搖」原作「風雨漂搖」。《詩經》是一部詩歌總集,大抵收錄周初至春秋中葉的作品,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人民思想和情感。〈鴟鴞〉一詩為一隻母鳥訴說自己養育子女,築窩持家的辛勞與艱苦。全詩共四段,前三段敘述孩子被貓頭鷹抓走,以及自己為保全家園,費盡辛苦構築巢穴的過程。末段則用了「譙譙」、「翛翛」、「翹翹」、「嘵嘵」數個疊字,描寫母鳥竭盡心力後的憔悴與朝不保夕的驚恐。母鳥自訴:「為了築巢,我的羽毛變得散亂枯焦,尾巴殘破得像是枯黃的稻草。但那窩巢在又高又危險的樹梢,被風雨吹打得搖搖晃晃,我內心無比恐懼,卻只能無助的哀叫。」此詩或有所寄託,今日已不可確知。...
甘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十字花科蕓薹屬,二年生草本。葉子寬而厚,互相抱合成球狀或圓錐形,葉片因品種不同而有綠、紫等色。莖粗壯,花黃白色。長角果圓柱形。可食用。在涼爽氣候下長成的甘藍較為甜脆。除了當蔬菜食用外,另有一些改良品種,葉色鮮豔,可作觀賞用。也稱為「包心菜」、「藍菜」、「高麗菜」、「結球甘藍」、「卷心菜」、「洋白菜」、「玉蔓菁」。
嬌生貴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是嬌生慣養子,做了奴顏婢膝人。」是說小璉哥從小是晁無晏的獨子,備受寵愛,沒吃過什麼苦,沒想到卻落了當人奴婢。晁思才因為謀奪晁無晏的家財,所以想斬草除根,以除後患。他對小璉哥十分刻薄,不讓他吃飽,晚上睡在廚房的炕上,沒有床沒有被,又打又罵,作牛作馬,一個六七歲的孩子變得又瘦又病。還好後來晁夫人收留他,晁思才也因作惡太多而死,又一印證果報之說。
半吞半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話吞吞吐吐,不直截了當。《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五:「指這足恭身分,多放做冷淡的腔子,半吞半吐的,施了禮請坐,也不討茶。」也作「半吐半吞」、「半吐半露」。
賄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選舉期間,候選人為了當選而用財物買通選舉人。[例]政府為杜絕選舉歪風,全力查察賄選。
一隙之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孔之見」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桓寬的《鹽鐵論》是一部討論經濟的書。討論的內容包括:國家經濟與外交政策的走向如何?鹽、鐵收歸國營會不會造成「與民爭利」的弊端?施政方針與治國理念該如何調整?《鹽鐵論》不只詳細記載了當時的社會情況,更是西漢後期文學的一大突破。當時的政論文字受到讖緯之學的影響,變得迂腐呆板,毫無新意。《鹽鐵論》採用辯論的形式,以「文學」、「賢良」與「丞相」、「御史」兩方互相詰難,有時用連綿詳細的說理,有時針對對方理論的弱點進行批判,或用尖銳的語言攻擊,或用生動的比喻突出論點,使得論點不斷地深化,給人十分深刻的印象。在〈相刺〉篇中,桓寬便借大夫之口說道:「如果只通過一個小...
蒙古帝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甚至互相征伐。蒙古帝國 主要是由元朝和1303年結束分裂後與欽察汗國、察合台汗國、伊兒汗國組成,涵蓋了當時疆域內約1億的人口。 建國回紇汗國解體後,漠北草原沉寂了下來,居留這裏的突厥人混居為草原添入一股心血。西元十二世紀,草原諸部並立,種族文化不一致,而互相攻擊。到成吉思汗統一各部,各部的人民才融為一體,「蒙古族」方告出現。 建設成吉思汗改造蒙古社會,廢除原有的部族,將全部遊牧民族編入九十五個千戶,由貴族世襲統領。千戶兼有行政與軍事功能,蒙古人民也就納入嚴密的軍事組織中。千戶長子及貴族子弟,組成皇家護衛軍,稱為「怯薛」,...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