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咄咄逼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03.清.何剛德《春明夢錄》卷下:「御史好弄筆墨,咄咄逼人,實有令人生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文彩。《楚辭.屈原.九章.懷沙》:「文質疏內兮,眾不知余之異采。」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情采》:「繁采寡情,味之必。」
投鼠忌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漢時的政論家賈誼,因為看到皇上身旁被許多小人圍繞,但卻沒有人敢舉發,而任他們為所欲為,於是決定前去勸諫。他見了皇上,就以「欲投鼠而忌器」這個諺語作為譬喻,這句話是說大家明明想打討的老鼠,卻因為老鼠就在寶貴的器物旁,為怕傷及器物,所以不敢出手。這種情況正如眾人明明想懲處皇上身旁的奸佞,但卻因為他們是親近皇上的高官大臣,為怕傷及皇上,所以只好作罷。再說,皇上本是以禮義廉恥來治理大臣,即使他們真有重大過失,寧可賜死也不會施以羞辱。因此,在刑法上,士大夫們也不會遭受黥面割鼻這樣的刑罰。這種種舉措,都是因為大家尊重、敬愛皇上,怕若施加刑懲於這些親近皇上的重臣,會使皇上一併有受辱的感覺啊!賈誼所說的這...
以鄰為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鄰為壑」原作「鄰國為壑」。戰國時魏人白圭,善於修築堤防、興修水利,為魏惠王所用。他曾經得意地說,他治水比上古時代的禹還厲害。孟子回答說:「你錯了!禹治水是讓水順著水道行走,把廣闊的四海作為水匯注的地方。今天你治水使用的方法是修築堤防,將本國的洪水導入鄰國,把它當成洩洪的水泊。這是有仁德的人所惡的。」後來「以鄰為壑」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將困難和災禍推到別人身上。出現「以鄰為壑」的書證如宋.文天祥〈知潮州寺丞東岩洪公行狀〉:「公智慮深達,如宿將持重而規畫綿絡,不以鄰為壑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憎恨、討。《論語.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唐.杜甫〈佳人〉詩:「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低下。通「卑」。《字彙.土部》:「埤,音悲。與卑同。汙下也。」《荀子.非相》:「故君子之於言無。鄙夫反是:好其實不恤其文,是以終身不免埤汙傭俗。」
良莠不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良」指禾苗,「莠」指一種俗謂「狗尾草」的雜草,這種雜草常會混在禾苗之中生長,由於葉子相似,所以在未吐穗之前難以辨認。《孟子.盡心》︰「惡莠,恐其亂苗也。」意思就是,討莠這種惡草,因為害怕它會冒充禾苗,讓好壞難分。後來就以莠來比喻惡人,良比喻善人,兩者外表相似,混雜而居,難以區分。如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如是我聞四》借狐神之口說:「至我輩之中,好醜不一,亦如人類之內,良莠不齊。」便說狐群之中,好壞不一,以借指人群之中,也是品行才能,高低參差。「良莠不齊」這句成語可能就是出自此處,後來用來比喻好壞參差,素質不一。
信口開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一簧兩舌,口不擇言,信口雌黃,胡言亂語,胡說八道反義:言之鑿鑿,言必有據辨似: 「信口開河」及「信口雌黃」都有隨口亂說的意思。 「信口開河」,側重於漫無邊際地隨口亂說;「信口雌黃」,側重於不負責任的評論。 信口開河 信口雌黃 辨似例句○ ㄨ 大伙明知這是他~,胡編的故事,但就是百聽不。ㄨ ○ 這事關係人家的名節,豈容得他~!
愛屋及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商朝末年,武王討伐暴虐的紂王,與紂王的軍隊大戰於牧野(地約當今河南省淇縣南),贏得勝利。紂王後來自殺,結束了商朝,而開啟了周朝的天下。武王不知該如何對待殷商的遺民,就召集眾大臣們商議。姜太公說:「我聽說愛一個人,連他屋頂上的烏鴉都愛;而討一個人,就連他家的圍欄都討。您覺得這樣如何?」武王認為不好。召公說:「我覺得可以殺掉有罪的人,讓無罪的人活下來,這樣如何?」武王還是覺得不好。周公又說:「讓他們繼續過原本的生活,仍然住在原本的房子裡,從事原本的工作,不要有太大的變化,並且多舉用賢德之人,您覺得這樣如何?」武王聽了讚嘆不已,認為只有這樣廣闊的胸襟才能平定天下,於是決定採用周公的意見。後來「愛...
肆無忌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任意妄為,毫無顧忌。[例]他仗著是老板的親戚,就如此肆無忌憚,真是令人惡。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