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竭澤而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呂氏春秋.孝行覽.義賞》載,春秋時,晉國將要和楚國開戰。晉文公非常憂心,問大臣咎犯說:「敵軍人數比我們多,要如何應戰呢?」咎犯回答:「我聽說禮不繁,兵不詐,要打贏這場戰爭,仍然得靠詐術。」文公將咎犯的建議告訴雍季,雍季說:「把澤水排光來捕魚,一定捕得到,但明年就沒有魚可捕了;把草木燒光來打獵,一定可以捉到獵物,但明年就沒有獸可以獵了。雖然這次用詐術應戰,取巧可行,但下次就沒效了,並不是長久之計。」最後,文公還是用咎犯的建議,打敗了楚國。論功行賞的時候,雍季的功勞比咎犯高,大臣們勸諫說:「這次打了勝仗,全靠咎犯的計謀,但行賞卻把他排在後面,也許不可以吧?」文公說:「雍季的話,是為國家百世...
言不由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詞與心意相違背。如:「他一向討交際場合,因為人們說的盡是些言不由衷的應酬話。」也作「言不由中」。
紛至沓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叢至沓來注音︰ㄘㄨㄥˊ ㄓˋ ㄊㄚˋ ㄌㄞˊ漢語拼音︰cóng zhì tà lái釋義︰猶「紛至沓來」。見「紛至沓來」條。 01.宋.劉過〈與許從道書〉:「乃如某者,落魄不檢,諸所交游者莫不而惡之,謗怒嫉罵,叢至沓來。」 參考詞語︰麕至沓來注音︰ㄑㄩㄣˊ ㄓˋ ㄊㄚˋ ㄌㄞˊ漢語拼音︰qún zhì tà lái釋義︰麕,成群。「麕至沓來」猶「紛至沓來」。見「紛至沓來」條。 01.《花月痕.第一回》:「讀書人做秀才時,三分中卻有一分真面目;自登甲科,入仕版,蛇神牛鬼,麕至沓來。」 02.《花月痕.第五回》:「天寒歲暮,遊子鄉關之感,風人屺岵之思,麕至沓來,頓覺茅店雞聲,草橋...
增強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員某些行為表現的一種做法。 懲罰物(punisher)和懲罰(punishment)對行為者施予其所惡的刺激,或剝奪行為者所喜愛或有力的刺激,以弱化其行為。1.呈現型懲罰(presentation punishment)呈現型懲罰(presentation punishment)是使用不愉快的後果或惡刺激(aversive stimuli)。2.撤離型懲罰(removal punishment)撤離型懲罰(removal punishment)...
殫精竭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殫精竭慮」。見「殫精竭慮」條。 01.宋.陸游〈除修史上殿札子〉:「上足以慰羹牆之思,下足以薦紳之望,非獨此數人者畢精竭思之力也。」 參考詞語︰殫精覃思注音︰ㄉㄢ ㄐ|ㄥ ㄊㄢˊ ㄙ漢語拼音︰dān jīng tán sī釋義︰覃,深。「殫精覃思」猶「殫精竭慮」。見「殫精竭慮」條。 01.宋.劉克莊《後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七.題跋.方實孫經史說》:「凡世儒白首燈窗,殫精覃思所不能通解者,往往立談造詣,一覽融會。」 參考詞語︰殫精極慮注音︰ㄉㄢ ㄐ|ㄥ ㄐ|ˊ ㄌㄩˋ漢語拼音︰dān jīng jí lǜ釋義︰即「殫精竭慮」。見「殫精竭慮」條。 01.明.張居正〈翰林院讀書說〉:「...
咬文嚼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形容賣弄文才、裝腔作勢。[例]看他咬文嚼字,裝腔作勢的樣子,真令人惡。
樂此不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1.出處2 2.語譯3 3.故事內容4 4.相似、相反詞4.1 相似詞4.2 相反詞5 5.例句 1.出處 《後漢書·光武帝紀》:「我自樂此,不為疲也。」 2.語譯 因酷愛做某事而不感覺煩。形容對某事特別愛好而沉浸其中。 3.故事內容 無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樂而忘返、專心致志、沉迷不醒 相反詞 心猿意馬、心不在焉 5.例句 他非常喜愛美術工作,即使忙到半夜也樂此不疲,從不抱怨。
才高八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斗」條。 01.明.李贄《焚書.卷六.七言八句.雨中塔寺和袁小修韻》:「才傾八斗難留客,酒賦千鍾不貧。」
從善如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朋以為輔佐;有莒、衛以為外主;有國、高以為內主。從善如流,下善齊肅,不藏賄,不從欲,施舍不倦,求善不。是以有國,不亦宜乎?」
集思廣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諸葛亮是三國時蜀國的軍師,他在教導屬下為官之道時說:「參與政事時,要結合眾人的智慧,廣泛吸收有益的意見。如果怕得罪別人而不敢提出不同的意見,工作就會有所損失。能夠反覆討論而得出合適的結論,這過程就像丟掉不好的東西而尋得寶物一樣。雖然人常常不能暢所欲言,但像徐元直就不會如此,而董和也是這樣,參與政事七年,只要有不完美的地方,必定親自給予意見,來回十次都不煩。如果你們能有徐元直的十分之一,又有董和的勤勞,對國家盡心盡力,那我犯錯的機會也會少了許多。」後來,「集思廣益」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集結眾人的智慧,廣泛吸收有益的意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