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1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88.875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予取予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我這裡取用求索。語出《左傳.僖公七年》:「唯我知女,女專利而不,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後引申為任意取求,需索無度。宋.范仲淹〈淡交若水賦〉:「甘言者不可不畏,澡行者予取予求。」
劍拔弩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張弩。更始將軍史諶2>行諸署3>,告郎吏4>曰:「大司馬5>有狂病,發,已誅。」皆令弛兵6>。莽欲以凶,使虎賁以斬馬劍挫忠,盛以竹器,傳曰「反虜出」。下書赦大司馬官屬吏士為忠所詿誤,謀反未發覺者。收忠宗族,以醇醯毒藥、尺白刃叢(僰)〔棘〕并一坎而埋之。劉歆、王涉皆自殺。莽以二人骨肉舊臣,惡其內潰,故隱其誅。 〔注解〕 (1) 勒兵:整治、指揮軍隊。 (2) 史諶:西漢末年杜陵人,生卒年不詳。諶,音ㄔㄣˊ。 (3) 署:暫代或試充某種職務。 (4) 郎吏:職官名。又稱郎官。秦、漢時,掌宮廷侍衛。 (5) 大司馬:職官名。周代為主掌武事之官,漢代則為三公之一,後世也常以大司馬稱兵部尚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個、那樣,表示指示。如:「查無其事」、「不其煩」。《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藏諸名山,傳之其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除去。唐.劉長卿〈戲贈干越尼子歌〉:「向春江空浣沙,龍宮落髮披袈裟。」《宋史.卷三○四.劉師道傳》:「幾道既擢第,事泄,詔落其籍,永不預舉。」
沐猴而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mù hóu釋義︰猶「沐猴而冠」。見「沐猴而冠」條。 01.元.汪元亨〈朝天子.繁華景己休〉曲:「襟裾馬牛,笑衣冠沐猴,拂破我歸山袖。」 參考詞語︰木猴而冠注音︰ㄇㄨˋ ㄏㄡˊ ㄦˊ ㄍㄨㄢˋ漢語拼音︰mù hóu ér guān釋義︰木,通「沐」。「木猴而冠」即「沐猴而冠」。見「沐猴而冠」條。 01.明.沈采《千金記.第一三齣》:「項王乃是木猴而冠,不足謀天下矣。」 參考詞語︰沐猴衣冠注音︰ㄇㄨˋ ㄏㄡˊ | ㄍㄨㄢ漢語拼音︰mù hóu yī guān釋義︰猶「沐猴而冠」。見「沐猴而冠」條。 01.明.無名氏《十探子.第二折》:「你這等人,乃沐猴衣冠之輩,馬牛襟裾之材。」
始作俑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來,以活人殉葬的風俗逐漸被廢除,改以木製或土製人偶取而代之,即所謂的「俑葬」。孔子對於這樣的習俗極為惡,他認為用像人的俑陪葬,在意念上其實與用真人陪葬沒有差別,都是非常殘忍的,所以他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就是指責最初那個發明以俑陪葬的人,一定會得到報應,絕子絕孫。後來孟子向梁惠王談為政之道時曾引用孔子的這句話,他說:「大王您自己廚房裡有肥肉,馬廄裡有肥馬,人民卻面有飢色,餓倒路旁,這跟帶領野獸吃人有何不同?野獸相食,人民尚且覺得惡,為民父母者卻率獸食人,這樣如何為民父母呢?對於以俑陪葬這樣的行為,孔子都因俑太過於像人而加以嚴厲指責,更何況您是真讓人民活活餓死啊!」在此,「始作俑者」仍...
饕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凶惡貪婪的人。《左傳.文公十八年》:「縉雲氏有不才子,貪于飲食,冒于貨賄,侵欲崇侈,不可盈;聚斂積實,不知紀極;不分孤寡,不恤窮匱,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謂之饕餮。」漢.蔡邕〈太尉李成碑〉:「百司震肅,饕餮風靡。」
食髓知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食得一次骨髓,便知曉其美味。比喻人得到一次好處後便貪得無。如:「自從他上次得到好處,便食髓知味,不斷的騷擾我們。」
流連忘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命虐民,飲食若流。流連荒亡,為諸侯憂。從流下1>而忘反謂之『流』,從流上2>而忘反謂之『連』,從獸無3>謂之『荒』,樂酒無4>謂之『亡』。先王無流連之樂,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景公說,大戒於國,出舍於郊。於是始興發,補不足。 〔注解〕 (1) 從流下:讓船順流而下。 (2) 從流上:讓船逆流而上。 (3) 從獸無:打獵沒有節制。 (4) 樂酒無:喝酒玩樂沒有節制。
百折不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角」,故用以指未成年的男女。 (3) 初紳:剛任官職。紳,古代官員束在腰間的大帶。 (4) 疾:惡。 (5) 百折不撓:《藝文類聚》引作「有折而不撓」。 (6) 重器:國家的寶器。在此借指可貴的人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