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40.631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好施樂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喜好施捨,樂於行善以幫助他人。《警世通言.卷二五.桂員外途窮悔》:「再說施家,自從施濟存日,好施樂善,囊中已空虛了。」也作「樂善好施」、「好善樂施」。
不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顧。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楔子》:「不念法華經,不禮梁皇,颩了僧伽帽,袒下我這偏衫。」元.蕭德祥《殺狗勸夫.楔子》:「員外也!你把共乳同胞親兄弟孫二不禮,卻信著這兩個光棍,搬壞了俺一家兒也。」
人離鄉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一離開熟悉的環境,所有的人際關係皆不存在,自然毫無地位。比喻人在陌生環境的哀傷心境。《西遊記》第三六回:「長老聞言,滿眼垂淚道:『可憐!可憐!這纔是人離鄉賤!我弟子從小兒出家,做了和尚,又不曾拜喫葷生歹意,看經懷怒壞禪心,……不知是那世裡觸傷天地,教我今生常遇不良人!』」
革舊鼎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革除舊弊,建立新制。明.李贄〈代深有告文.又告〉:「切以誦經者,所以明心見性;禮者,所以革舊鼎新。」也作「鼎新革故」、「革故鼎新」。
法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僧侶。南朝梁.武帝〈金剛般若文〉:「恆沙眾生,皆為法侶。」
求死不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處境險惡,極端痛苦。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一二○.公孫璞修黃籙齋悔宿冤驗》:「璞流汗驚懼,因成瘡疾,遍身有瘡,皆有口及舌,日夜楚痛,求死不得。」《野叟曝言》第四回:「倘有混造黑白之人,那時妹子求死不得,是以輾轉於心,未有良策。」
波羅提木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凡內容羅列戒律項目的律典,皆稱為「波羅提木叉」。為梵語Prārimokṣa的音譯。印度在布薩日時,於僧眾前讀誦之,以使比丘自省或討論是否犯戒,是否應悔。一般稱為「戒本」。也譯作「波羅提目叉」、「婆羅提木叉」、「般羅底木叉」。
然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半信半疑。《楚辭.屈原.九歌.山鬼》:「君思我兮然疑作,靁填填兮雨冥冥。」清.王鵬運〈沁園春.詞汝來前〉詞:「空中語,問綺情否?幾度然疑。」
單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1)佛教戒律,為四分律五篇之一、七聚之一。(2)情佛經所云一種輕罪,犯者經悔可除罪,不然死後將墮地獄等處。
法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聽聞佛法,而產生的喜悅。南朝梁.武帝〈摩訶般若文〉:「願諸眾生,離染著相,迴向法喜,安住禪悅。」宋.蘇軾〈贈王仲素寺丞〉詩:「雖無孔方兄,顧有法喜妻。」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